每一年三月底到四月初,我的内心总是满满的悼念。
每一年清明节,我们都提早拜祭,一般都在三月最后一个或两个星期,有人说太早了,也有人主张,对于离世已经有一段长时间的故人,应该提早拜祭。
算一算,双亲已经离开我们29和28年,但我们也没更多研究,主要是避开清明节正日人潮。
今年拜祭安排比较紧凑,但我可以想象当时的热闹场面,好多年以前,清明节已经被定界为一个家庭日,是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难得见面的日子,很多时候,彼此都是童年玩伴,长大后劳燕分飞,中年或老年又再团聚。
别让孝心迟到
无论同不同意,忌不忌讳,“又再团聚”是见一次少一次了。
讲一些我自己的心里话。
我出世后第40天,妈妈就把我“丢给”(这是奶奶经常提到的词)奶奶照顾,因为妈妈要出去工作帮补家用;这造成我跟双亲的互动不比跟奶奶来得频密,而在40天以后把我扶持长大,更是奶奶一生的其中一个骄傲,她逢人就说:这个孙子我从他出世40天起就照顾长大的。
然而,我跟双亲并没有丝毫代沟,我反而很痛心,他们这么早就离开我们。所以,老实说我非常羡慕现在还可以在双亲前后左右叫一声“爸爸妈妈”的人。真的。
我不提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因为真正意识到亲情的价值和意义的人,是不会让这个局面发生的,当一个人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那时遗憾和后悔也已免不了。
说实话,一般上老人家对子孙的要求真的真的不多,可以的话多一点见见面和聊聊天,就这么简单。
心里有个位子
自从双亲离开以后,我就一直在清明节前后报以珍惜和铭记的心思,珍惜还在身边的人,还有自己;放下已经离开我们的家人、亲人和熟人……
但心里有一个位子,始终保留给他们。
当然,我们都不会说“清明节快乐”,就说“这个清明节,大伙儿都好好过”吧!
题外话:趁着还有能力,就延续扫墓的追思和悼念的传统吧,也不知道扫墓这个习俗会持续多久?毕竟,这些年来更加盛行的是——扫码。
(小启:四月开始,人“悟”改为每逢星期一和你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