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风波算是告一段落,但是不能保证未来重蹈覆辙,过去我一直在我的个人面子书专页上强调,我国社会缺乏的沟通和交流,而导致这样的事情一发生就像是大浪当前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我们长期沟通和交流,将不理解的事情想办法去理解的话,我想各个族群也不会因为某些事情而变得激进、不解甚至是假定对方就是极端。
以前当我在我的部落格《野田弘》写下,各族群必须要相互交流,总会引来一些自以为是的网民,认为一定要他们理解我们,我们才理解他们的想法,坚持认为多数要理解少数,这样才能够达到相互尊重,这种鸡蛋和鸡的问题,没有人先让步就不会达到平衡,我也在想,要华社先去理解非华社真的那么难吗?
前几天阅读到一位旅居台湾在做伊斯兰文化相关研究的马来西亚华裔硕士生,在他在其他刊物上写下的一句话,颇有同感;他认为马来西亚施政者的政策中,长期都是以专注发展经济、改革体制为基本理由,忘记了促进对话或是改善公共舆论空间的那些小事,对我而言种族间进行对话是一个多元社会中不能忽视,而且要长期维持的事情,但我们家的政府在乎吗?
政府不乏文化相关的部门,但口说宣传维持维护但实际动作没有很多;宗教论坛可以说是虚有其表,要达到文化和宗教相护交流的事情只是片面之词;当需要对国际社会体现我们是多元的文化背景,就贴出一些各族群穿各族群的衣服,相护握手微笑或是拍摄爱国短片,那个一年出现两次的宣导片,政府就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宣传多元和睦繁荣”的KPI,实际上呢?
为了选票入仓
保守政党执政的州属很喜欢标榜自己是一个包容各族群宗教的政党,但如果询问他们关于他人信仰的东西时,却一问三不知;为求达到选票入仓,只会一直演戏做自己,将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阿克马以为自己就是宗教拥护者,或许他单纯只是要表现出自己也是一个保卫信仰的圣战士,要将自己包装成比伊斯兰党更加拥护伊斯兰,没想到自己却变成了比月亮党更加激进的年轻人。
昌明大马听起来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在昌明大马的大标题之下,最基础达到昌明的相互交流却是少之又少,有些人觉得“这是小事”,但真的这是小事吗?我们愿意提起一些行动,去做这些小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