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科学伊甸园

宋明家

会员专区

众声

文 文 文

会员文|宋明家:摒除“部落本能”,国家才有希望

我出生在吉兰丹,从小被邻村的马来少年阿飞们霸凌。

 在七、八十年代,我家是那种古老简陋的木板排屋,隔壁右边是当时社区邻里高度依赖的华裔裁缝师傅,左边是华裔警官,其他还有华人脚车店、杂货店、金店等等,中间就是我们家,老爸是个公司的小小书记,无权、无势、无钱、无靠山,因此我们家时常被阿飞们用各种方式款待。

 把烟花鞭炮丢进门内为我们庆节、在门口小便帮我们浇花、半夜敲门怕我们家里进贼、朝我们丢石头欢迎我们等等等,当然还有不忘遇上我们的时候,很“礼貌”的尊称我们一声“大伯”(tok pek)。

 你说我们不和谐、不团结吗?但村落里老人家和华人家长辈,都相处得很好,父亲的同事们会互相拜年,过年过节婚宴什么的,我们小孩子就是“团结大使”,负责派送礼品给村里马来邻居,然后开斋节、婚宴什么的,就有好多好吃的马来ketupat和糕点送到家里来。


小孩就是“团结大使”

 当然,我不喜欢热闹,出席婚宴都是老妈和隔壁家婆婆妈妈的工作。

 当时的社区邻里都令人感到自在。我们华人小孩子最喜欢去的其中一个“娱乐场所”,是屋后约200公尺的回教堂,那是我们的“联谊会所”,是打羽球、骑脚车、跳绳、玩捉迷藏、爬树的好地方,我们甚至顽皮到爬上宣礼塔去玩躲躲猫。

 我相信教堂的“老阿芝”(大人总这么称呼他)是知道我们的胡闹的,但只要没打扰祷告和活动,他就只是半闭着眼。很多个闲暇的午后,他就坐在教堂门口梯阶边,看着我们打羽球,骑脚车绕着教堂内的小小交通圈玩闹,一圈又一圈。

“音乐”让人平静安稳

 对了,我当时最喜欢听的“音乐”,是“老阿芝”(大人总这么称呼他)每天五次的祷告,他的声音,令人感到平静安稳,我甚至在小学时默默背诵了他的祷告。然后来到宁静的星期五,全市的汽车服服帖帖的定在路上,聆听着空气里悠扬着老神在在的声音。

 那是一个没有网际网络、纯朴的80年代,虽然马来人华人各自形成两个“部落”,虽然笼罩在513之后的阴影下,但那个年代还没有巫统和许多政客的叫嚣和煽风点火,更没有助长燎原之火的网际网络和社交媒体。

 古代部落派系之间的残忍争斗和挞伐,主要为了食物、土地和女人;而加入部落成为当中一员,是为了得到这些利益,以及种种生活里的支援、认同和归属感。

 来到当今社会的网络时代,我们鲜少看到有人会为了食物、土地和女人,而成为某个“部落”一员,反而是心理上的认同和归属感,才是许多人持续对其他“部落”进行“言语挞伐”和“口头残杀”的行为。

 网络上的“部落”行为,原则上还是和古时候的残忍杀戮一样:为了成员之间的利益,或互相利用,或因为坚持某些意识形态,而对敌对“部落”成员“赶尽杀绝”——即便是口头上的“杀戮”,心态上还是一样的。

 这种各个“部落”隔着手机荧幕互喷的现代行为,因为不会面对被打、被杀的风险,所以人们更敢于发表伤人的言语,然后由言语转化为现实里的冲突和暴力。

 对于政治人物在各自凭籍“部落本能”煽风点火的卑劣行为 ——既然我们不是首相、不是部长、不是警察,我们无法阻止政客拆桥(和谐桥梁),作为小小百姓,我们能做的,是继续建桥,建桥,建桥,在社区里搭建桥梁,让部落和部落之间,能够时时走向对方,伸出温暖的手,拍拍对方的肩膀,说声“Apa khabar?”

 然后希望这小小举动,能聚沙成塔,达到国家求同存异的卑微心愿。

更多精彩评论,请点击”评论──人人咖啡店”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科学伊甸园

宋明家

会员专区

众声

相关文章

会员文:心见闻|用艺术开一扇门 齐来希望之谷做客吗?

会员文:楼转乾坤|想要避开恶房东?租客记住这五招

甄子曰专栏:大马的未来?最终好人也成了坏人|会员文

会员文:医罗万象|老二增大奇法或让你得不偿失

会员文|潘君胜:巫统可助行动党一臂之力?

会员文:新村时光之旅(第9篇)|扎根200年.传承习俗 仄保华人村 船板嵌门槛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