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会员专区

会员文

新村时光之旅

文 文 文

会员文:新村时光之旅(第1篇)|全槟唯一入选申遗 武拉必新村 薪火相传

Perkampungan Berapit
Perkampungan Berapit
Perkampungan Berapit
Perkampungan Berapit
Perkampungan Berapit

来!让我们穿越时光探索华人新村的故事。

全国共有613个新村,其中包括436个传统新村、134个重组村和43个渔村。新村是1950年代英国殖民政府在长达12年的紧急状态中,为了阻止郊区华人与森林中的马共游击队接触,将华人集中起来,形成华人聚居的村落。

华人新村不仅是村屋和乡间小路的集合,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从繁华的巷弄到悠久的祖屋,村民们透过坚韧和创造力,克服艰苦的逆境,以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陪着马来西亚一起成长。

地点:武拉必新村(Perkampungan Berapit)

距离大山脚市区不远,有一个乡情淳朴的传统新村—武拉必新村(Perkampungan Berapit);走进这里,你会发现,历经岁月洗礼后,仍完好保留下来的老房子、百年老庙、传承三代的家庭工业、传统手艺,再到人气美食,都充满了惊喜。


武拉必新村在全槟14个新村中,成为唯一被国家遗产局选中,申请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文化遗产的新村,自然有其值得探索的魅力所在。

该新村在很多年前,就以豆蔻此特产闻名,是大山脚最具有代表性的送礼佳品之一。

这里的传统家庭工业,除了豆蔻外,还有豆皮厂、木薯厂、咖啡厂。当然,历经时代洪流,这些家庭式工业已逐渐减少,仅有少部分传承至今,但也已转型为半自动化。

在传统手艺方面,闻名全马的大山脚埠众盂兰胜会庆赞中元大士爷纸扎金身,就是该新村师傅的巧手制作;此外,该村还有懂得制作藤制品,手艺优秀的师傅。

武拉必新村开埠于1951年,至今仍保留相当原始的面貌,包括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成的老房子,依然保留得相当完好。

(摄影:陈明坚)

该村也有一座已有131年历史,在新村设立之前,就已在这里庇佑着当地人民的真君大帝庙;以及一座数十年历史的天主教堂—圣母法蒂玛堂,在小小村子里,体现了我国多元宗教和文化的色彩。

武拉必新村村长林启贤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该村能够在全槟新村中,被专业单位选中脱颖而出,并非无原因。

“这里有相当多保留完整的第一代、第二代老建筑,传承数十年的家庭工业、传统手艺,见证时代变迁的百年庙宇,加上各种美食,是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继承家业.周边兴旺
年轻人鲜少外流

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外流,是大部分人对新村的固有印象,但武拉必新村仍活力满满,约90%屋子还有人居住,每户家庭至少住着包括年轻人在内的4、5名家庭成员。

武拉必新村事务助理兼前村长洪敦吉(70岁)受访时说,该村目前约有五六百间屋子,人口约3000人,仅有约10%屋子,仍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面貌。

“50年甚至60年以上的屋子,约有10%还保留着原始面貌,但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屋子难免会进行一些小装修。”

他也说,武拉必新村结合了不同籍贯的村民,比如第一条路至第三条路,是潮州人居多,第四条路至第六条路是客家人居多,第七条路及第八条路则是福建人居多。

“在50年代,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籍贯的人,被迁移至这里后,大家一起生活至今。”

询及年轻人鲜少外流的原因,他说,除了部分年轻人继承家传的家庭事业外,新村周边新兴的屋业发展也有不少就业机会,是留住年轻人的其中原因。

打算推动夜市 激活新村

一过了晚上8时,武拉必新村就变得死气沉沉,该村乡管会有意推动夜市小贩中心,同时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利用老房子打造“打卡”咖啡馆,吸引更多外地人入村,激活新村。

林启贤说,除非有举办活动或庆典,否则一过了晚上8时,该村就非常宁静,连本村人都要到外边找吃。

“其实,本村早市小贩中心的美食有一定知名度,尤其在周六周日都会吸引外地人前来。我们计划让小贩也在夜间营业,以吸引更多外地人在晚上走进本村。”

最古老村屋 逾60年

在武拉必新村,仍保留第一代屋子面貌的老屋并不多,雷亚坤(67岁)的屋子是其中一个。

为了迎合时代需求,很多新村屋子早已翻新,只有少部分老屋子,因屋主个人因素,屋子的建筑结构,至今仍保留着相当完好的原状。

雷亚坤说,本身在还没有满月时,就被父母从槟岛,带来新村落地生根。因此,这间老屋的屋龄,肯定是超过60年。

“这里的木窗、木门,是以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活动,没有用到钉子。”

百年老庙 记载旧名

您知道吗?武拉必新村以前并不叫武拉必新村,而是叫“Durian Kang”(榴梿径或土梿径)。

据了解,该村早期因盛产榴梿,而被当地人命名为“Durian Kang”,后期才改为武拉必新村“Perkampungan Berapit”。

洪敦吉说,村内拥有131年悠久历史的真君大帝庙,保留着建庙石碑,记载着武拉必以前的名字,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运动风气盛 孕育羽球一哥

武拉必新村运动风气旺盛,尤其是羽球和篮球,我国已退役的前羽球一哥拿督李宗伟,小时候就是在武拉必华小礼堂练羽球。

在武拉必村小学这座小小礼堂,数十年来孕育了多名羽球国手,除了李宗伟,还有世青女单冠军吴堇溦,当年都是在该礼堂接受郑炳发教练的训练。

另外,该新村近年来也有“篮球村”美称,该村的有盖篮球场极具规模,除了每年举办不少州级赛事,村内青少年平时也热爱篮球运动,带动当地篮球运动风气。

林启贤说,该村除了孕育出李宗伟等羽球好手外,其实,该村的篮球队也有很多国手州手,在不少大型赛事中都取得优秀成绩。

豆蔻特产 扬名全国

说到武拉必新村,就不得不提豆蔻。由至当年临近的山上种植大片豆蔻树,生产大量优质豆蔻,使到该村的家庭式豆蔻加工业蓬勃发展,而该村出产的豆蔻腌制品,也相当有名气。

锦发果子厂业者宋帝耀(75岁)说,在最辉煌时刻,该村曾有8间家庭式豆蔻厂,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家庭工业已成夕阳行业,目前该村仅剩3间豆蔻厂。

“以前附近的山头有很多豆蔻树,现在剩下的已不多。我是第二代传人,由于年事已高,目前也已把事业交给儿子。”

他说,该厂早期主要是出产腌制豆蔻、豆蔻丝,但后期也有腌制各类水果。为了迎合时代需求,该厂已提升为半自动。

早年的新村人,因一些限制无法到外闯事业,造就了家庭工业的发达。武拉必新村,在最高峰时期,至少有50户人家,从事豆皮加工业。

该村一间家庭式豆皮厂第三代传人阿伦(57岁)说,时代转变,曾经的辉煌已没落,来到今天,村内仅剩约5户人家,还在做豆皮加工业。

北马最威武大士爷
金身制作源自村民

大山脚埠众盂兰胜会庆赞中元闻名全马,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外观庄严威武的大士爷金身,而它其实就出自武拉必新村纸扎师傅的手艺。

该大士爷纸扎金身的第一代纸扎师傅已故李长春,就是武拉必新村人,后来年事已高,遂将此重任交给长女李少卿、女婿黄财旺及两名头手接手,继续传承这项传统手艺至今。

每年清明节过后,这一班师承自李长春的纸扎师傅们,就会开始在村子内,投身于制作大士爷纸扎金身的工作,忙足5个月。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手工藤制品早已被机械量产的塑料、木制、铜铁制品取代,而懂得藤制品手艺的师傅也越来越少。但是,物以稀为贵,知音人依然视藤制品为宝。

藤制品多样化

武拉必新村还有唯一的藤制品专卖店,除了他们自己出品的手工藤制品外,也出售一些进口的精美藤制品,比如鸟笼等,选择非常多样化。

大佳藤椅老板娘黄彩芳说,他们从事这行业已有30年,一开始只是卖藤,后来也开始卖藤制品,其中以藤椅家具为主,包括摇椅、小凳子、拐杖等。

春姨咖喱角 必试美食

新村有很多值得让人一试的美食,春姨糕坊卖了40多年的咖哩角(Karipap),就是其中一个。

这间住家式手工美食,就位于新村Jalan Mengkuang,咖喱角有5种口味,包括人气最高的马铃薯,以及芋泥、花生、红豆、香辣椰丝口味。

春姨的咖喱角不仅馅料做得好,炸成黄金色后,即使放了一段时间,其表皮吃起来依然酥脆可口。

74岁的春姨受访时说,她从28岁开始卖糕点,由于当年孩子还小,无法外出做工,就向亲友学习制作糕点赚点外快。

“一开始时,被嫌弃做得不够好,我不断学习、改良、研究,作出适合大众的口味。”

她说,在众多糕点中,咖喱角最受欢迎,后期改为专卖咖喱角。至于其它糕点如粽子、年糕等,在特定节庆有人预订时才制作。

她说,其咖喱角以批发为主,试过一天卖出千多粒,一般日子也能卖出四五百粒。由于平时只有两名工人帮忙,若订单太多,就会招朋友一起制作。

她笑称,咖喱角原本只有村民上门购买,数年前在社交媒体宣传下,很多外地人开车前来打包,那时非常忙碌。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会员专区

会员文

新村时光之旅

相关文章

甄子曰专栏:小桃大冒险|会员文

会员文|许国伟:公仆人数我说了算

会员文:新村时光之旅(第12篇)|地理位置好.高楼频林立 蕉赖十一哩新村 一片兴旺

会员文|戴志强:戴上头盔打选战

会员文:好酒趣|好玩鸡尾酒才精彩

甄子曰专栏:火箭挑桃难逃一劫|会员文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