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玻璃市新路村(Kampung Pauh Setia)
玻璃市新路村(Kampung Pauh Setia)是州内唯一华人新村,部分村民还传承着祖先采粽叶和制作粽绳,手工搓揉竹笋糕及潮州糕等行业维生,其中皮薄馅靓的竹笋糕,更是新村出名的特色美食。
根据历史纪载,新路村是在1950年正式成立,以潮州人占多数。新路村名源自早期从亚娄火车站去新路村,辟开一条新路,过后人民随口叫的“去新路”,变成村名。





新路村大约有4000位居民,华裔居民占98%。
联邦新村发展官林赐添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随着岁月变迁与时代发展,如今新村附近都建有许多大学和大专,包括玻璃市马来西亚大学(UniMAP)、端姑赛西拉祖丁工艺大学、玻璃市玛拉工艺大学(UiTM)、玻州亚娄大学预科学院等,有助带动新村经济活动,单是在新村前的一条商业街道,就有十多间咖啡店。
“此外,新路距离马泰边境巴东勿刹车程约30分钟,是必经之路,因此会有游客停驻用餐。”

村民务农维生
他说,随着附近新花园兴建,不少居民都搬迁至此,新路人口不断增加,而非往外迁,加路地区偏高没有淹水,治安良好,更是养老理想居所。
他说,村民大部分从事农业活动,并朝向现代化种植,如玻州土产香甜芒、西瓜、黄瓜、香蕉及白香果瓜及辣椒等,也有村民种植竹笋。
另外,林赐添说,竹笋糕已列入新村发展计划书之一,配合旅游玻州年,会把村内景区和美食配套,推介给游客了解和参与。

采粽叶制粽绳赚生活费
新路新村部分居民,从事与端午节有关经济活动,一些人采粽叶及制作粽绳赚取生活费。
林赐添说,这也是村民常年性的行业之一。村民会在清晨时候采集竹叶,然后竹叶会被绑成一束,再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大约一星期。
被曝晒过的竹叶称之为“干叶”。粽叶被晒干后,村民会用橡胶圈把粽叶绑成一把一把,再以公斤出售。

用热水搓面团制粿皮
竹笋糕 村内特色美食
菜粿是潮州人传统糕点,馅料主要是肉碎,沙葛或韭菜。不过,新路新村的菜粿即竹笋糕,以竹笋为主、再添加虾米、肉碎等,肉鲜味美。
但是,村内年轻一代,已越来越少人会做竹笋糕。现年65岁村民李秀金说,村内尚有好几户人家懂得制作,有者也售卖。
“以前,凡有喜庆或拜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竹笋糕;热闹情景已复不在。”

她说,是外婆和母亲教会她制作竹笋糕的手艺,年轻时一天做400多个,现在年级大了,力气有限,一天最多约百到200个,只在收到订单时才制作,本身的孩子也不懂得做。
她指出,其堂哥在新路种植竹笋,所以取用的食材都很新鲜。制作竹笋糕最难的地方是搓揉面团,除了要能忍受热烫,兼要有力,因为面团需用滚烫热水搅拌和双手用力来回搓揉,才能制成皮薄美观的粿皮。
此外,李福顺(咖啡店业者和竹笋种植者)说,其种植竹笋逾廿多年,批发至吉打,玻州及大山脚等,多数人会购买竹笋供煮咖哩或清炒。
他说,村人制作竹笋糕时,都会向他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