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巫裔家长希米,赞助华小生早餐,从过去20人到如今40人,十年如一日。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认为,赠予有需要的人,是一种福报,不管对方是何种族,尽管这是一所微型华小,校内多数是巫裔学生,也因此更显得各族团结精神。
希米的善行,实在让人感动。他并非富豪,也不像辛苦发家的人那样紧守荷包。他坚持好事做到底,或直到无能为力,义行可风。
这种撒种式善举,将在小朋友心中,产生“先经历,后成长,再分享”的作用,在起承转合间,感受到什么叫爱,孕育更多善心人士,复制善心。

立即签购 解锁全文




我已订阅登入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有捐输助人是美德的观念,进而形成为社会的文明演化。
行善不分你我,这在多元社会尤其难得。一个不愿意关心人的社会,什么病都会传染。这新闻最暖心之处,在于政治再冷血,现实社会并没有感染上冷血病。
衡量一个善心社会的标准,包括人们有否捐钱给慈善团体、花时间做义工,及帮助过需要帮忙的陌生人。大马社会虽不至于冷血,但还谈不上爱心社会。
政棍的伪善,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许多政客,为了沽名钓誉、宗教救赎、弥补遗憾或避税,把恶形恶相,包装成良心良知,将政府拨款,包装成个人善款。
政棍已成全民公害,加上诈骗案禁之不绝,导致民间爱心降温,可见政府除害无能,必须好好反省。
当人人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更团结和有凝聚力的社会。比起政棍一出手就百万,希米的善行更加可贵,无能政府更是虾米不如。
更多子曰评论点击甄子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