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的后裔观其实在40年前到处背包旅行的时候就开始改变了,当然,那个时候我是不敢表达的,年纪轻,而人仍在涉世之中,那肯定还有顾忌的。
但逐渐地,从80年代进入90年代,世界各处都扬起一片“全球化”声浪,什么“地球村”、“环球概念”,名堂多多,但对这些名堂的真正意义却仍模糊不清,高调继续唱,战争继续开打,你死我活,泾渭分明,没事找事地托着各种资源或权力的利害关系名正言顺地打。甚至,假如欠缺原因,可以就简单到“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什么什么的后裔”。
拜托,假如在不同地方与不同社会里看得多,其实就能发现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一样的,不管你是什么什么的后裔,在生物科学上最明显能够分别人类的,就只是人与动物在生理及生活活动上有所分别;人类有社会,而虽然因为文化不同各个社会的生活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人性假如没有后天文化的影响的话那其实都是一样的。在实际意义上可分辨人与其它物种不同大概就是一只八哥或一只水獭或一只螃蟹。目前人类学上的说辞是“所有人类皆从非洲东部走出来”,而某些宗教及远古历史文献上也逐渐也透露了“人类也许是一种外来基因混合后的起源”,但无论哪个起源更正确或两种起源都有交叉的可能,归根结底:人类就是人类,拥有大脑中枢,有心肺五脏,皮下流的血液都是红色的。
很多教科书上都会把“人类”放在一个最高物种的阶梯上,且在惯例上,一般都是以“大脑操作”来分别物种的高低,因此“人类”就够高了,但其实我们跳远比不过一只蚱蜢,平衡比不过一只蜻蜓,抗御恶劣环境比不过蟑螂蚂蚁。人类虽然有科技文明了,但真的就那样“高”吗?
无毛猴子的自负
地球每秒钟以36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飞奔,其实整个太阳系也一样在宇宙中飞奔。我们处身的银河系,也正在与仙女座星系靠近,若干年后也最终融为一体,而这粒尘埃都比不上大小的地球,还热闹哄哄执着于各自伟大的起源,花上所有历史的时间去争执并寻根究底,然后就因为各自一些想法或观念的不同就大打出手,从太空上看地球人类为了一条边界打架,为了一本经文打架,为了谁来自一个自认为更优越的文明源头打架,那情形,其实就像在玩家家酒。
我不是没有文化包袱,我有,而我可以有的是“所有不同的文化包袱”,不必去选择啊,因为所有文化也都是人类的文化吗?我是地球人,我本源于此,我为就何不能背上这所有包袱?其实,或许这样不带偏见地去理解各种不同文化,才是达至沟通的最前沿条件。但多少人类去进行或推动这样的相互理解呢?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是极其重要的,学学三毛的歌吧,“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人类更重要的关注,是“接下来要如何往哪里走去”。
再退一步说吧,或许也仅有这个机遇,能让我们与其它物种稍有类似大同的平衡。或许当人类能够形成“物种级人类”那时才真能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能代表地球这行星的物种人类当然在目前仍言之过早,我们地球文明不足一级,发个火箭还得去点火,虽然已近进入数码的“零与一”时代,虽然量子奥秘也快要揭底了,但地球上仍然有着不少人执着于他们各自膨胀的后裔感,就是觉得自己比其它人更为优越一点。
众生平等——还得加上“除了他们之外”,那么他们就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