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流逝,脸部皮肤变化常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事实上,“老人斑”一词虽常见,但许多人不知背后真相,其并非与名字相符。

耳熟能详的“老人斑”,大家其实最常被其名字所误解。它在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脂漏性角化”。虽然它常被认为是年长者“特征”,但实际上,它并不仅限于特定年龄层。
然而,脂漏性角化这一名称,似乎也不够精准,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这是因为其实它跟皮脂腺没有关系,也并非只分布于脂漏性区域(像是头颈部、胸部和上背部)。老人斑被视为一种表皮角质层良性局部增生,是属于一种皮肤角化疾患。在本质上,脂漏性角化与“痣”或“斑”有所不同。痣或斑指的是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增生,或有黑色素沉淀于表皮或真皮层,也因此两者的治疗方式也不全然相同。
形态各异
脂漏性角化在外观形态上,有许多不同样貌,颜色从白色、粉红色、肤色、浅棕色、深棕色到黑色都有。若是合并抠抓或发炎,病灶本身或其周围皮肤颜色就会偏红,较常见外观是呈现一颗颗疣状突起病灶,但也可能只是一片平坦斑块样子,甚至是结节样。另外,其也可能表现为小得像是痘痘一样,或大到超过2~3公分斑块状。若是有合并其他皮肤疾病,像是病毒疣、晒斑等,它的样貌又会更加地千变万化,因此有时仅凭病灶外观、颜色或大小,很难诊断是否为脂漏性角化。
成因不明
与一般认知有别的是,老人斑与性别年龄无关,男女发生比例相近,且并不会只局限在时常经太阳曝晒的皮肤处,身体各个地方都有可能会生长。
再者,老人斑其实是一种常见皮肤问题,年龄超过60岁以上者几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甚至有些人在中年时期,又或在20~30岁时,就发现开始有老人斑在脸上“显现”,而且通常数量上,会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
医学上,脂漏性角化被视为一种良性皮肤角化疾患,但其确切发生原因尚不清楚。临床上,有相关家族史的人、较容易长期累积紫外线区域(头颈部、手臂伸侧部)、或是皮肤较常摩擦部位(背部、腹股沟处、会阴部),会比较容易有脂漏性角化的病灶产生,但这些相关因子并非绝对,也有例外情况。
对于脂漏性角化,除了了解其外观和特征外,及早发现异常现象也非常重要。如发现突然快速增大、临床上变得有症状,或是有其他非典型特征时,都应该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除此之外,如果有突发性地大量脂漏性角化的出现,也强烈建议做进一步检验和检查,以排除是肠胃道或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可能。
目前,在治疗老人斑方面,一般是以镭射治疗为主。在接受镭射治疗后,患处可能会产生色素沉淀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