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文 文 文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亲子共读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

“我深信,唯有让阅读走进生活,终身处于学习状态,拥有思辨能力,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和自由。亲子共读,就是家长留给孩子的,一份终身受用的礼物。”
 ——亲子共读推广人纪晓贝(多妈)

“亲子共读,就是家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拿起一本书,朗读给孩子听。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至15分钟。”这是多妈在《盖一座花园,养一条书虫》里对“亲子共读”下的定义,简洁有力且便于操作。我更愿意说得浪漫一点:那是一段轻松惬意的亲子时光,一趟丰富深刻的精神之旅,一次贯通古今的文化传承。父母用身教与热情,邀请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悄悄播下终身学习的种子。

图:Freepik

亲子共读不同于班级共读,父母不是老师,孩子不是学生,可以忽略结构,可以不讲设计,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天马行空。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只要亲子对话能自然舒展,那都是好的。亲子共读中,人,才是重点。正如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所言:“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每个孩子气质不一,每个父母性格各异,每个故事的风格基调也不尽相同。因此,亲子共读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统一范式。父母带着自己的真性情,因应孩子的性格特质,用彼此最舒服的方式相伴,就是最好的亲子共读。不管是激情澎湃七情上脸,还是慢慢悠悠清清淡淡,只要是投入的,只要是真诚的,只要有情感的流动,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亲子共读是一门艺术。

阅读的技巧

然而,一些家长就是有办法为亲子共读赋予更丰富的价值,让孩子经历更美妙的体验,与孩子开展更有意思的对话。这是因为他们天生就更善于讲故事吗?还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更适合亲子共读?换句话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个人天赋吗?不是的,其中有方法,有规律,有迹可循。通过学习,每个人都能掌握个中要领,每个人都能做得更好。

比如选书。是无差别地随意选择,还是精挑细选最合适的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心态。是功利短视地用阅读来教训孩子,还是润物无声地将阅读种子播在孩子心田?比如对童心的理解。是居高临下地规劝说教,还是站在儿童角度陪伴同游?比如对阅读的认知,是抱着标准答案去检查考核,还是带着开放心态去倾听探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际上都决定着亲子共读的品质与天花板。通过学习,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大人,我们都能开展更好的亲子共读。

就这个角度而言,亲子共读又是一门科学。

总的来说,亲子共读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意味着这件事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才有意义,唯有真正实践起来才能实现价值。仰望星空,意味着这件事拥有巨大的潜力与空间,可以在不断探索和精进中迈向更高境界。先求有,再求好,不因为害怕做不好而不去做,也不因为做了也就算了。

用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的话来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阅读,是我们能送给孩子,陪伴他们一辈子,最好最好的礼物。而亲子共读,是送出这份礼物最好最好的方式。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相关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好心做坏事的“学生阅读计划”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从作弊到学习:探索教育现场的人机协作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读写教育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GPT-4o震撼登场:人工智能新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恒毅力和成长性思维:迎向未来的关键素养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一趟不可思议的寻鸟之旅——读《青鸟》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