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城11日讯)我国去年记录的吸毒者人数是14万5526人,联合国根据1名瘾君子接受治疗的同时,还有5名瘾君子未接受治疗和未被记录的比例,估计我国实际的瘾君子人数可能达到87万3156人。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的2023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对我国瘾君子人数作出上述估计。
《马来西亚前锋报》国家反毒机构前总监苏德诺阿末贝伦说,我国去年记录的吸毒者人数是14万5526人,对比2022年的13万7176人和2021年的12万3139人。

“当中巫裔人数最多,达11万1284人或76%,19至39岁的青年人数最多,达9万520人。
“登记的重复吸毒者为6万5534人,新的吸毒者则有7万9992人,但只有2万4168名瘾君子自愿参与国家反毒机构的戒毒治疗与康复计划。”
柔佛、吉打和吉兰丹是最多滥用毒品案的州属,分别是1万5940宗、1万3974宗和1万3915宗。
另外,苏德诺阿末贝伦披露,有一宗9岁儿童因受父母吸毒影响的案例。
他说,受过教育者也同样涉毒,有3409名吸毒者拥有至少文凭学历,包括博士学位。
他也说,尽管人数不多,但也有公务员被发现吸毒,达932人,失业的吸毒者有3万9437人,在私人界工作的吸毒者则有3万7923人。
“这些吸毒者承认,他们吸毒主要是受朋友影响、生活压力和出于好奇心。
“还有一些人吸毒是因为想减肥,除了性因素外,还有人藉此‘治疗’思念之情。”
苏德诺阿末贝伦说,吸毒者最常用的毒品为苯丙胺类毒品(ATS),包括甲基安非他命,或称为冰毒。
他说,除了摇头丸(Ecstasy)和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丸状类型毒品还有马丸、雅巴丸(Yaba)、雅麻丸(Yama)和爆炸丸(pil Bom)。
“过量使用苯丙胺类毒品会导致肌肉痉挛、心脏病、昏迷和死亡。
“吸毒者带来的社会问题影响可能会破坏家庭,并带来犯罪、排斥,及金钱纠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