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廖朝骥

有点意思

文 文 文

廖朝骥:啦啦与沙白 傻傻分不清

在马来西亚,我们对鱼类的称呼还算准确。虽然全球各地叫法不同,但鱼体型大、辨识度高,大家总能认出同一种鱼。像我最近爱吃的牛奶鱼(Ikan Susu),就是台湾朋友爱吃的虱目鱼。

不过,对于常见的鱿鱼及八爪鱼类,我们就大而化之,一律统称“Sotong”了。闽南一带会细分“透抽”、“小卷”、“中卷”、“软丝”,但在我们这儿,统统都是“Sotong” 。

可惜我对这类头足纲动物不太在行,没仔细研究过。不然菜市场、超市里那四五种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Sotong”,有些是鱿鱼,有些是章鱼,肯定能让我好好上上课。

至于贝类,我们这里就更简单了,统称“啦啦“(lala)或“沙白”。不像在台湾、厦门、汕头这些地方,什么花蛤、文蛤、海瓜子……叫法五花八门,还有不同季节的专属贝类,我作为“赤道之子”,对贝类的了解也就止步于餐桌上常见的拉拉或沙白。

我对啦啦与沙白的区分就在于啦啦的贝壳比较薄,有花纹;沙白的贝壳比较厚,肉比较厚实。啦啦就是中港台一般统称的蛤蜊,沙白就是我们在宁波、汕头、台湾吃到的文蛤。


在马来西亚的菜市场,除了能买到新鲜的啦啦、沙白外,蚶与青口(淡菜)也是常见的,扇贝、蛏子偶尔也能买到新鲜的。但其他小贝壳类就难觅踪影了。听鱼贩说,这些小贝壳不易保存,买的人也不多,大多都被餐馆提前在批发市场预定了。

美味海瓜子

说到这儿,我想起在麻坡小贩中心吃过的美味海瓜子。小小一颗,壳薄肉鲜,一大盆海瓜子配上啤酒,就是人间美味。也不知这海瓜子究竟是河鲜还是海鲜,真是让人好奇。

最近,马来西亚厨师融入了中式的料理方式,用类似中国鸡公煲或麻辣香锅的做法,改良了我们熟悉的热炒沙白(文蛤)。炭火,架上一个瓦煲,加入姜丝、花雕酒、油炸蒜米、辣椒爆炒,再加上高汤,壳一开,吃完蛤蜊,汤底还能涮火锅,最近很流行。

这不是沙白吗?
这不是沙白吗?

店家都叫啦啦煲,明明是沙白煲。可能啦啦煲朗朗上口,方便大家记忆。菜市场也会将沙白写成“厚壳啦啦”,反正都是蛤类。

对了,在马来西亚,我们还发明了一种炒粿条或咖喱面加料的叫法,你要求店家加多一份鲜蚶,记得说“Harmful” ──的确,多吃,是有害的。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廖朝骥

有点意思

相关文章

廖朝骥:这道鸡爪100分

廖朝骥:以国家之名葡式烧鱼

廖朝骥:玻璃叉烧

廖朝骥:苏丹街Mee Tarik对决

廖朝骥:下饭与干饭

廖朝骥:饭点激情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