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文 文 文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恒毅力和成长性思维:迎向未来的关键素养

日前,Open AI公布了最新的GPT-4o人工智能模型,具备处理文本、音频和图像的能力,增加了语音功能,且运行速度更快。现场演示中,GPT-4o的表现仿佛一个人正坐在旁边,和人类的对话节奏自然、融洽,完全听不出是个AI。分析图表、创编故事、辅导解题、实时翻译……质量都在水平之上,自然而丝滑。

工具越来越强已然势不可挡,转变越来越快也在意料之中。未来已至。这样的时代呼唤怎样的人?具备哪些特质方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甚至如鱼得水?

图:Freepik

日本教育家大前研一曾说:“21世纪,日本能否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就看日本的教育能否在没有标准答案的社会里,培养出勇于挑战自我的人。”美国未来学家艾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则说:“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会写字和阅读的人,而是那些无法学习、不愿学习和不重新学习的人。”

嗯,两位学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勇于挑战、热爱学习、能够重新学习。

这一切都与心理学家安琪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强调的“恒毅力”(Grit)不谋而合:“无论什么领域,极成功的人都拥有强烈的决心,他们的决心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过人的坚韧与努力;二是他们打从心底认定,这是他们想做的。他们不只有决心,更有明确的方向。就是这种热情与毅力的结合,使这些人出类拔萃。以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恒毅力过人。”

新时代的精神

换句话说,兴趣、热情、努力、毅力,将是新世代安身立命的关键素养,且缺一不可。要发现兴趣,得不断尝试;要找到热情,得持续耕耘。正如心理学教授贝瑞史瓦兹所言:“很多事情的微妙及成就感来源,是坚持投入一段时间、深入摸索以后才会感受到。很多东西在你开始做以前看似无趣,但做了一阵子你会发现很多面向是你一开始不知道的,你永远无法完全解决问题或完全了解那个领域,这些都需要坚持才能有所体会。”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成为打不倒的小强,能够针对自己的目标持续努力,遇到各种难题与挫折也不放弃呢?心理学家卡萝德威克(Carol Dweck)在其代表作《心态致胜:全新成功心理学》中,用扎实可信的科研成果给出了建议——成长性思维。

抱持“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的人相信每个人的潜能无限,做不到只是暂时的,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练习,必然会取得进步。于是,他们不怕失败,他们热爱挑战,他们大胆尝试,他们拥抱风险。他们时时刻刻在想:我能学到什么?

与之相反,抱持“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则相信每个人的天分有限,做不到就代表自己愚蠢。于是,他们害怕失败,他们不想挑战,他们逃避难度,他们规避风险。他们时时刻刻在想:我看上去会不会很笨?

学无止境

那么,“成长性思维”仅仅是一厢情愿的“心灵鸡汤”吗?不是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永远可以重塑。这意味着,学习永远不会太晚。这意味着,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意味着,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成功”。

“成长性思维”接受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才华与天赋,每个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也都不同。然而,若不努力,才华和天赋只是潜能,只有多加练习学得的技巧,再加上努力,每天都让自己更好一点点,才会成功。简单来说,拥有潜力是一回事,能否发挥潜力是另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成长性思维”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可以依靠后天的训练逐渐养成,有概念有系统,有原则有方法。另外,除了依靠个人的努力,周遭环境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是关键。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父母师长先得拥有“成长性思维”。周遭文化越倾向“成长性思维”,我们的孩子越有机会养成“成长性思维”。

今年的儿协大会,来自台湾的蔡宇哲博士将透过讲授与例子,分享恒毅力的概念以及培育方法,透过与生活经验的结合,让参与者能够掌握当中关键,成为学校与家庭中温柔的支持力量。如果你有兴趣,欢迎一起来学习。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驶过印象

郭史光宏

相关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好心做坏事的“学生阅读计划”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从作弊到学习:探索教育现场的人机协作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读写教育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GPT-4o震撼登场:人工智能新篇章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亲子共读是一门艺术还是科学?

驶过印象|郭史光宏:一趟不可思议的寻鸟之旅——读《青鸟》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