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童言屋語

文 文 文

童言屋語‧政府是可負擔房屋的關鍵

拿督童國模
國際房地產聯合會(FIABCI)亞太區秘書處主席
武吉佳拉房產(Bukit Kiara Properties)集團主席
歡迎意見回饋[email protected]

房屋供需跟不上人口增長,是我國面對可負擔房屋短缺的一個關鍵問題。

 在最近兩篇撰文裏,我們都在探討我國高企的每戶家庭4.06平均人口。相較下,澳洲和新加坡每戶平均人口分別只有2.6及3.35。

 政府在解決可負擔房屋問題上責無旁貸,因為政府掌控著大部分關鍵資源,包括土地、審批權、建設可負擔房屋的專才,且政府有道德義務照顧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民。

 就憑這些,我們可以考量加快房屋供應的方法,及政府該如何利用手上資源將其具體落實。


 眾所周知,昂貴的土地成本是導致屋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只有擁有充沛土地資源的政府,才能在適當的地點騰出土地,將農用地轉作興建住房用途,或征購土地興建可負擔房屋。

 政府在黃金地段和郊區都擁有土地。征用農地轉作房屋發展建設並非新舉措。這是很多國家,包括我國都有采用的有效措施。

 早在1970年代我擔任雪州行政議員時,政府就曾征用農地進行公共發展建設。當時,州政府以非常低廉的每英畝土地1萬令吉,在莎阿南和萬宜一帶征購大片橡膠種植園區土地創建這些新城鎮。今天,這些新區已發展成為發達的住宅區,為成千上萬的人們提供棲息之所。

借鑒他國經驗

 除了土地資源,政府也可減少繁文縟節及當中所涉及的時間,來加速房屋發展項目的審批程序,並為其房屋項目找到規模效益。這無疑將降低整體發展成本。

 有了土地資源及快速的審批程序,政府還須聘用專才來完成使命。

 在香港和新加坡,在公共房屋業服務的專才已有數十年的經驗,他們的能力很強,私人業者在廉價或可負擔房屋建設方面難以望其項背。

 考察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個成功案例,我們發現只有政府才能實現可負擔房屋目標。在新加坡,當建屋發展局(HDB)還未于1960年成立前,只有少于9%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公屋裏。

 反觀今天,該局已興建超過100萬個單位的組屋和房屋,讓90%的新加坡人居住其中。

 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設立一個像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統一單位來調控各個房屋機構及各州經濟發展公司(SEDC),可以是達到國家房屋目標的解決方案之一。

 據報道,國家銀行曾多次建議政府設立一個中央機制,負責領導和協調可負擔房屋的各項舉措。

設中央機制全權處理

政府在第11大馬計劃中,放眼在2016至2020年間提供60萬6000個單位的可負擔房屋,鄉此舉固然好,但說易行難。

 姑且看看我們迄今所取得的成果。據最近的一則新聞報導,政府于2011年推介一個大馬人民房屋計劃(PR1MA),旨在2018年之前興建50萬間可負擔房屋。

 然而,有關機構已將早前設定的目標數量下調至21萬。截至目前,該機構只達到修訂目標的4%。

 問題的根本是土地稀缺。一個大馬人民房屋機構需要大約1萬2500英畝土地來興建原本計劃的50萬個房屋單位。不過,該機構最終只獲得108英畝土地,當中只有39英畝適合開發,因此無法達標。

 為解決這個問題,設立一個中央機制全權處理可負擔房屋事務,將能與政府各部門及相關機構協調土地供應,並為一個大馬人民房屋機構提供充足資金征購土地。

 此舉也有助防止政府機關通過投資豪華房屋建設,來交叉補貼可負擔房屋建設。

 除此之外,此中央機制還可建立一個統一的房屋供需系統,把有意購買可負擔房屋者名單收錄在單一數據庫裏,以便在未來更有效分配房屋。

 正如文章開頭所強調的,政府是保障國人居者有其屋的關鍵,只有通過一個統一的中央機制,有效整合及分配資源,人民才能盡早實現擁屋之夢。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童言屋語

相关文章

童言屋语‧向邻国学习 可负担房屋制度

童言屋语‧缺地兴建可负担房屋?

童言屋語‧可負擔房屋存結構問題 是時候檢討低效政策

童言屋語‧對房屋領域的新展望

童言屋語‧房屋發展願望清單 我對未來充滿希望

童言屋語‧設計8-80歲城市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