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不只是限于借书看书的功能,建筑师巧思打造非一般的图书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仅让阅读变得有趣,也打开公共空间的无限可能性。
在雨林里打造一座图书馆,这个念头听起来疯狂,却居然成真了。最先发起这个概念的是四个对建筑设计充满热情的人:黄荣丽、陈荣耀、黄雪雯和林荻皓。
室内设计师黄荣丽一向来期望打造一个充满人情味,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学习平台;柔佛古来雨林树屋创始人陈荣耀在埔莱山下造梦;年轻建筑师林荻皓曾参与建造社区图书馆,建筑师黄雪雯是大学讲师。“一次我们四个人聊天时,聊出了建一座雨林图书馆的想法,就这样糊里糊涂开始了雨林图书馆计划。”林荻皓笑说。年纪最小的他担任主要建筑执行者,黄雪雯为主要设计师,黄荣丽负责材料供应及建筑执行,树屋主人陈荣耀负责经营图书馆,同时也参与建筑。
雨林图书馆耗时一年多完成,三层楼的建筑以木板及再循环材料搭建而成,建筑结构依照山林地形而建,将所需砍伐的树木减至最低。建筑内底层平台是可进行工作坊及活动的空间,二楼是图书馆,三楼则是可以俯瞰大自然全景的最高点。图书馆内书籍由公众捐赠,目前是雨林树屋学苑学生及树屋住客的阅读空间,外人可预约参观。
当督工练轻功最怕野猴捣乱
林荻皓分享雨林图书馆建造过程,难忘那段住在森林里带着义工,从无到有搭建出三层楼的日子。难忘来回走250级阶梯把建材从山脚搬到山上,学原住民站在离地几层楼高的木架上,把柱子绑在树身上,从低头看会心里发毛,到后来练成“轻功”般的身手。他身为“督工”,除了给义工分派工作、监督进程,日常是赶蚊子、做数学、看日落和追猴子!森林里的猴子常会来偷工具捣蛋,甚至把建好的屋顶拆掉,需要时刻提防猴子出没。
另外,比较让他头疼的是面对材料和人手短缺的问题。因为资金有限,只好就地取材,所有木材和帆布都是循环使用的二手材料,人手主要靠征求义工。“我相信吸引力法则,抱持正面信念,常常都会顺利度过,材料找到了,天气变好了,人也来了。”参与建设过程的义工超过百位,从5岁孩童到成人,不同背景的男女,包含各种族和外国人,一起从一钉一木中学习如何打造一座森林里的建筑物。让他感动的是,大家都有各自的突破,有的人刚来时很抗拒森林,到后来被森林滋养,带更多人来做更多事情。而女生们展现的“女力”,更叫他大跌眼镜,“我一直以为建屋子这回事女生不靠谱,后来发现大部分女生主动积极,没什么难倒她们。”
大家齐心合力打造而成雨林图书馆,去年11月正式开幕,接着举行雨林音乐会,现在是雨林学校和树屋住客使用的活动空间。荻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去看看,图书馆面对的挑战是森林,环境潮湿对书籍的影响,必需定期检查建筑结构和预防白蚁。
它不只是房子活化社区风气
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雨林图书馆计划,对27岁的荻皓而言意义非凡。他自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便创立工作室Haus Studio,接了不少案子。事业发展得不错之际,遇上建造雨林图书馆的契机,叫他纠结了整一个星期,考虑该继续留在吉隆坡接赚钱的工作,还是进森林几个月去做不赚钱的事。“我清楚知道如果拒绝这个机会,我会后悔得睡不着觉。”最后他决定听从内心,趁30岁之前去做想做的事,毅然停下工作,把办公室搬进森林,与一群热血伙伴打造雨林图书馆。
“虽然工作室停工,但还是得照样出粮给员工,中途也回来吉隆坡工作赚钱,但我享受整个过程,并让我看到另一个方向,房子并非只是房子,也可以是影响社区的空间。”他在大学时代曾参与十八丁社区图书馆及长颈鹿图书馆的建造过程,深感马来西亚需要更多有营养的社区公共空间。他在家乡丹绒士拔租下一间老房子,改造成海脚屋民宿,并受委托改造仁嘉隆村屋民宿计划,未来想建造更多公共空间,透过设计带出建筑物更多的可能性。
这几年,本地慢慢看到越来越多老房子和村屋改造,大多由年轻人经营民宿、cafe或分享空间,为地方注入新的生命力。荻皓喜见更多年轻人回流家乡,为地方创生注入更多想法,“活化社区建立在经济效益上,开民宿、cafe是比较符合经济效益的做法,同时,我们可以透过办活动把人连结起来,慢慢融入社区,创造更多好玩的事情。”
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光造一座建筑物,难活化整个社区,唯当人与人连结,力量凝聚才会长成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