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经济

疫情

罗汉堂

宏观微观

文 文 文

【罗汉堂】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

很多西方人最开始以为新冠病毒就像SARS和MERS一样在亚洲传播,之后一个多月才发现,新冠病毒并非大号流感,已不可控制。3月初,人们开始用手肘和拳头打招呼,一个月后,封锁、社交隔离和戴口罩政策施行,如今大部分已关闭。

为遏制病毒而彻底关闭似乎有些极端,我们应更多关注恐惧造成的负影响。最近一项研究中,Austan Goolsbee和Chad Syverson(2020)发现,在封锁期间,恐惧是导致人流放缓的主要原因。仅有7%的放缓是由封锁造成,其余是由于恐惧(当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

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恐惧上;具体来说,就是减少人们对感染病毒而死亡或受伤的恐惧。将最终目标定位为消除恐惧,有助于协调减少恐惧的多种措施,包括政府通过透明和清楚地传达其政策来减少恐惧;帮助民众更多地了解传播途径,从而了解如何避免感染;尝试用检测和跟踪来遏制病毒等。

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承认恐惧的关键作用,了解恐惧的来源,并专注于如何减轻恐惧,可能是协调抗击的更有效方式。病毒可能永远不会被消灭,但将恐惧降低到可容忍的水平应该可以实现。只有当恐惧已大幅减少,才能准备好恢复正常。

最后,疫苗可能不是最终解决方案。在获得疫苗之前,我们不得不尽最大努力与病毒共存。历史表明,有些病毒的疫苗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会长久有效或风险太大,甚至适得其反(SARS就是明证)。因此,如果有治疗方案和药物能将新冠病毒降至可耐受、无生命威胁的疾病,那会是更现实、更快速和更长期的解决方案。当然,没有理由放弃对疫苗的探索,但应该记住, 一个成功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严重病症的风险,也可以大大减少恐惧,并恢复正常社会秩序。

在不确定的海洋上艰难航行

全球疫情确诊数突破1000万大关,全球各大体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面临艰难权衡。虽然我们看到一些国家的得到控制,但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随著重启,日常活动恢复,复发风险仍在。

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太少,不确定性巨大。如何快速有效确定无症状感染者?免疫测试有多可信?确诊病例数量的数据有多大误差?感染了这种疾病并成功战胜它的人免疫力有多持久?何时才能获得疫苗,可靠性如何?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让我们更难预测的未来走向,也让设计开放的“最佳”方法变得困难。审慎的政策,必然要在这片“不确定性的海洋”中航行。

吸取经验取得进展

在应对与健康之间的权衡之时,多方因素都要考虑进来,单靠流行病学家的知识是不够的。拉斯彼得汉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边做边学的行动学习法是必需的,我们要不断探索,如何在维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保持社会的生产效率。

今后几十年,人类如何重构、社会和个人交往,拉斯彼得汉斯对此拭目以待。更重要的是,在如火如荼的抗疫之中也不要忘记,要为未来可能的和危机吸取经验。尽管当前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不断攀升,二次反弹迹象越来越明显,前景扑朔迷离。但四位学者认为,如果我们从过去几个月的成功和失败中吸取各种教训,我们就能取得进展,并获得应对下一次危机的长期能力。

本文由“罗汉堂”授权刊出。罗汉堂于2018年6月26日在杭州成立,是由阿里巴巴倡议,并由社会科学领域全球顶尖学者共同发起的开放型研究机构。首批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学家为主,包括6位诺贝尔学奖得主。将携手更多的全球社会科学家和实践者,研究数字技术对和社会的影响,深刻理解并主动参与这一变革。的研究服务全社会,应对最重要的全球挑战,并著眼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经济

疫情

罗汉堂

宏观微观

相关文章

大马外贸开局积极 经济前景料更胜往年

豐隆银行“财富座谈会”

耶加达疫情升温 印尼吁民众居家快筛打疫苗

气候转变引发“X”病毒 可带来严重疫情

疫情致地方 2.5兆赤字 清华学者吁中央 出手

安华明晤王毅 商双边关系 经济贸易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