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强博士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一代华教公民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潘永强博士 (林连玉基金副主席):一代华教公民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华文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华人社会的“公民宗教”,在华人群体中是有高度共识的信念,甚至成为普遍和终极的关怀,近似宗教性的价值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烈火莫熄运动到来之前,华教运动算是这是国家最有规模的社会运动,它有丰沛广泛的组织细胞,有源源不绝的社会资源,还有饱满昂扬的情感与精神。今天称之为认同政治的众多元素,早在四十年前,已逐渐在华教运动中培育出来,而且还是有体系和制度化的认同动员。当然不能不提的是,那些年华教运动之所以掀起风潮,还得归功于一群卓越领袖,以及有格局的策略眼光。

    陆庭谕老师一生的事功,就奉献于这个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中,成为队伍里其中一位最坚毅、最执着、最有韧性的人物。他虽然不是队伍中资历最优越、家财最丰厚的一员,但在那段风雷激荡、抗争尖锐的时期,陆老师却经常扮演最鲜明、最清晰、最果敢,最高吭,也是最前线的角色。

    在性格上,陆老师有刚烈进击的取向,当时教总主席沈慕羽先生在气质上则属儒雅与沉稳,两人配搭恰如其分,成为教总最辉煌、社会声望最崇高的时期。在思想上,陆老师有传统儒家知识人的淑世精神,又有现代社会的公民性格,因此在当代马来西亚最壮阔的母语教育平权运动中,自然找到他的旨趣与位置,终身投入忘情不悔。

    忠实的华教公民

    1980年代董教总领导的华教运动,从民族抗争走向民权起义,进而倡议两线政治。但陆老师并没有追随其他华教领袖加入参政行列,在个人层次上保持社运与政党的分际,不过在公共层次上,他向来反对种族霸权,深信华教的平权系于政治民主,因此经常在选举场合上,登上讲台为华教奋身矢呼,感召不少青年朋友。华教既有公民宗教的性质,也是公民运动,而陆老师无疑是忠实的华教公民。


    马来西亚在威权体制下,发展出东南亚最制度化的华文教育,除了多元社会的结构使然,也有赖于群众的意志与热情。从林连玉到陆庭谕,他们无我和坦荡的领航,确实感染了无数志士,我们都受惠于他们的牺牲奉献。若论陆老师的生平志业,他比林先生来得圆满,因为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华教茁壮、独中复兴,以及威权政治的垂亡残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