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一年半3436个案求助生命线 “疫”郁加深轻生念头

文 文 文

(吉隆坡1日讯/独家报导)行动管制令实施近一年半,由于国人长期被关在家或因此面对经济困难,导致精神心理压力或生活上的困难,大马生命线协会透露,从去年3月18日至今年6月,该会共处理了3436宗个案。

受到关注的是,在今年4月疫情有好转时,有自杀念头的个案占了该月份个案的2.4%,但是在5月国内疫情加剧时,有15.2%的个案有自杀念头,6月则有10.5%。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辅导服务与发展执行员兼辅导义工马清容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从去年3月18日至12月31日,该会通过各种方式处理了2037宗个案,分别是电话(1272宗)、电邮(481宗)、线上辅导(271宗)和面谈(13宗)。

马清容
马清容

她解释,求助者面对的问题分为3大类,既精神心理(焦虑、情绪病)、家庭困扰(夫妻关系、亲子)和生活人生(个人困扰、生活、与人的互动)。

“由于受管制令影响,去年和今年处理个案的方式已改变,所以无法断定是否有增加,但是单是今年上半年,就处理了1399宗个案。”


马清容也是马来西亚注册辅导员,她说,尽管如此,与上半年同期相比,精神心理的求助个案从2019年至今年增加了许多,即去年与今年相比,增加了3%,2019年与今年比较则增加了10%。

“在精神心理方面,2019年共有293宗、2020年有314宗,今年则有466宗。(数据皆为上半年)”

她说,家庭困扰个案没有增长,占今年上半年个案的15.4%;而生活人生的个案有所好转,去年和今年分别有207宗和220宗个案。

马清容:评估自杀风险 找对策

马清容说,在接到有自杀念头的个案时,义工先会进行自杀风险评估,确定求助者属于哪一个阶段,轻微、中度、中高和高,的处理方式都不同。

她说,如果轻微,义工就会做情绪陪伴,与求助者讨论整件事情,听他述说困难和苦。

“至于中度和中高,义工会同时帮他一起找生活资源,要他口头答应不要伤害自己,我们再去陪伴他。

“简单来说,就是口头契约和安全计划,安全计划是他在有自杀念头时,可以做什么,向哪里求救。”

她补充,若有高度自杀风险,证明他已经在执行着自杀,那义工就会赶快索取求助者的电话号码和地址,联络警察。

团队讨论齐处理个案

马清容指出,在义工接完个案后,其他义工也会参与讨论接下来可怎么处理这个个案,这也可以让义工本身了解,自己有没有受个案的影响而产生情绪。

她说,在热线服务开启时,义工们都会各自在家,但是同一个时间会有一个团队互相联系,因为当接到一些比较重的个案,会比较耗义工的身心。

“我们不会让义工一个人去面对或承担个案,甚至是接一般的个案也好,也是整个团队一起,因为团队支持是非常重要,这样义工们才不会被完全消耗,无法再继续。”

她透露,该会向来都是以接电话为主,但后期因疫情,才开始了线上辅导,电邮量也增加许多。

“由于在起初的管制令时,我们担心会有高风险的自杀个案,所以只给10%的资深义工接案。

“但是我们在去年5月中开始负荷不来,一名义工需要接很多个案,还好那时候我们有了呼叫转移的功能,所以就可以把个案分散,有更多义工协助。”

“95生命自觉月”的活动资讯与详情。
“95生命自觉月”的活动资讯与详情。

找不到出路舒缓 易负情绪

马清容说,一个人在面对很痛苦的事情想着要摆脱痛苦,当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选择和出路时,他们只想到要轻生。

她解释,当经济不好、疫情和因管制令长期留在家,都会影响人的情绪。

“当一个人为了要赚钱生存,他们会先(把情绪)放一边,但是这样累计(情绪),情况会更糟糕。”

马清容指出,在做完自杀风险评估后,会决定以什么策略帮助求助者,帮他们舒缓当下的痛苦,让他知道还有其他方法,辅导员愿意陪他们一起走,他们不孤单。

“当我们的苦或痛被另一个人听懂时,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疗愈的开始。”

不过,她补充,若求助者被家长或其他人,逼着打电话去辅导,那前者就会不配合不讲话,这也会让义工无法协助他们。

接受辅导 不代表有病

许多人对辅导服务有错误的理解,以为去问问题,就可以从中得到答案,或者去辅导,就代表自己生病或有问题,但马清容比喻,感冒需要看医生,这就像心理感冒一样。

“如果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或是觉得自己怪怪,情绪起伏不稳定,就可以来找我们(辅导),不要觉得自己有病或有问题,你只是被当下的状况困扰。”

马清容说,没有情绪困扰的人也可致电询问,如想要改变生活习惯、职业生涯规划或改善亲自关系,辅导服务都是给大众的。

“如果我们帮助不到,我们都会尽可能让他知道可以去哪里找资料。”

她提醒,义工无法看透求助者的内心和想法,因此求助者必须坦白和坦诚;义工也不会给决定性的建议或答案,需要通过双方一起讨论,因为接下来求助者要面对的是自己的人生。

赖建锭:社会心理课题将持续

生命线协会辅导义工兼大马注册辅导员赖建锭相信,社会心理课题会是一个持续性的课题,即使疫情之后,国家也不会那么快复苏;而且当一个人居家办公太久,突然要回到公司上班,也需要时间重新适应。

“心理健康也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看,如小孩在疫情期间上网课,学习力可能会变低,因此影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与学校老师也会有冲突。

“因此疫情过去后,大家会再面对一些适应复苏和调整的压力。”

赖建锭透露,近几年来,多数人对心理健康和自杀课题的了解越来越多,都比较愿意去探讨此课题,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配合9月10日 “世界预防自杀日”,生命线协会将在9月间推展 “95生命自觉月”, 以各种形式和大众探讨自杀议题,一起学习自救和求救,任何详情可浏览:https://tinyurl.com/ysd6h3mr

赖建锭
赖建锭

注重辅导谘询过程

赖建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强调效果和成果的社会,但辅导谘询除了看重效果,也非常注重过程。

对他而言,当求助者打电话进来,他都会很用心、真诚和有素质地去陪伴求助者,当求助者诉说困扰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其实是在重组他们的经历和经验。

“这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有疗愈的效果,即使求助者现在没有这样认为,但是这整个过程绝对不会是白费的。

“与其把注意力放在一直要看到效果,不如看看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很多时候都是从一点一点的过程累计,才会变成那个大的效果。”

此外,赖建锭说,当求助者带着激动的情绪打电话求助,但在谈完那通电话后,他可感受到求助者的情绪有所平复,这是让他感动和欣慰的。

多理解倾听 接纳包容负面

“大家都觉得自己的生活要充满正能量,远离负能量的人,那如果我们都远离有苦难或有负面情绪的人,那这些人该怎么办?”

赖建锭在生命线协会接案子后,让他看到和感受到,其实我们的社会有很多苦,从事助人工作的人,比较容易接触到这些社会受苦的人。

他发现我们的社会都非常推崇正能量和正面的事物,当然这并非不好,但当人们过于推崇正面时,可能会陷入一种“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的情况。

他说,很多人可能不会去谈和接触负面事物,但人总会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过于压抑这些情绪,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有情绪问题。

“除了要朝向正面的生活,我们也要接纳和包容生活上负面的事物,要多点理解和倾听。”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