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無不言‧郭史光宏──公開課,看什麼?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師無不言‧郭史光宏──公開課,看什麼?

    “有人杏壇一待,數十年如一日;有人教齡數十年,卻不進反退。最怕教師面對課堂『習』以為常。教師應警醒『自詢』,課堂上自己的一雙眼睛究竟要看什麼,有什麼好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台灣李玉貴老師

    7月15、16日,“課堂百家爭鳴,教學百花齊放”馬來西亞小學華語教學公開課順利舉辦。兩天裡,來自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八位教師,圍繞四篇課文,進行了八堂閱讀教學公開課。參與的1300位教師,觀摩了風格各異的八堂課,多有大開眼界之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眼花繚亂之際,如何從更專業的角度審視課堂,汲取最大的資源,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將目光往授課教師聚焦。教師妙語如珠,我們落力鼓掌;教師引吭高歌,我們歡聲雷動;教師字體飄逸,我們讚不絕口。我們期待教師多才多藝,我們盼望課堂激情澎湃。我們仰望,我們崇拜,我們讚歎,然後呢?似乎就曲終人散了……


    才華橫溢的教師畢竟是少數。大部分教師,口才比不上演說家,唱歌比不上音樂家,寫字比不上書法家。然而,這無礙於他們成為好教師。教師,或者更具體一些——小學教師,和其他職業的最大不同,在於他是陪伴與輔助兒童學習與成長的人。打造學習環境、點燃學習熱情、提供學習機會、指導學習方法,這才是一個教師最核心的專業素養。套一句日本教育家佐籐學先生的話: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行為的設計者”。

    順著這樣的思路,再來探討:公開課,究竟該看什麼?

    由“教”出發,可欣賞教師的教學技術,從中偷師幾招;由“學”出發,可觀察學生的學習歷程,從中琢磨思考。前者很大程度上關乎教學風格,無法輕易模仿,容易東施效顰。後者更多關注到教學本質,常能發人深省,促進專業思考。

    個人而言,我更願意由“學”出發,去看一堂課。不管是別人的課,還是自己的課,我常會問:學生真的在經歷學習嗎?教師是在“導學”(引導學習)還是“替學”(代替學習)?教材的價值被充分開發了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真正落實了嗎?

    從迷戀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給我最大啟發的是台灣的李玉貴老師。文章的最後,我想分享玉貴老師梳理出的12條思路,作為大家觀課的參考: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1)是相互聆聽還是各自發表的課堂?
    2)是對話交流還是回答問題的課堂?
    3)是學生練習與試錯還是快速回答正確答案的課堂?
    4)是互助共學還是孤立競爭的課堂?
    5)是沒有一個人被忽略還是有人不被關注的安心課堂?
    6)是教師具備文化敏感性的課堂嗎?
    7)是學生能彼此回應而非一直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嗎?
    8)是學生經歷學習歷程的課堂嗎?
    9)是有探索和挑戰的課堂嗎?
    10)是學生獲得提升的課堂嗎?
    11)是所學對學習者而言有意義關聯的課堂嗎?
    12)是有資源支持理解的課堂嗎?

    一個長大了的兒童,愛思考的教師。期望能在浮躁的世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