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以勒:笨蛋,問題還是政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張以勒:笨蛋,問題還是政治!

    在政治分析模式裡,有一則所謂“經濟決定論”的路徑。這套理論認為,經濟是決定一切的核心要素——經濟主導著政治趨勢,甚至是推動世界運轉的發動機。其典型論述包括聲稱經濟成長可促進民主化,相反的,經濟危機將導致民主倒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因此,若以一個國家的政治運行為觀察主體,那么經濟決定論的假設就是:經濟的成功將確保某個政治領袖或政黨的成功連任,反之經濟衰退將導致敗選。

     簡言之,經濟決定論的觀點是,經濟既是一切問題的源頭,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案。

    這道貌似既簡潔淺顯又能解釋所有政治問題的理論,著名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卻對之提出了質疑。在他的《金錢與權力》(The Cash Nexus)一書中,他通過對特定國家的詳細研究,包括匯整跨越數個世紀的關鍵數據,提出8道關于經濟與選舉如何相互聯系的問題,或者說,8項影響選民做出決定的因素:

    “感覺”往往比“事實”重要


    一、選民是否關心通貨膨脹、失業率和其它經濟福利的指標?不同國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答案,有時選民更關心通貨膨脹,有時更關心失業率,有時則對這些數據毫不關心,或與政治人物和學者預測的結果完全相反。

    二、選民是更受自利的私心所驅動,或者會更考慮整體的共同利益?這也是充滿變數,沒有固定規律。

    三、黨派不對稱。選民對不同的黨派會有不同的預期,例如選民預期右派政府會實現低通脹和高失業,但對左派政黨的預期則完全相反。

    四、階級投票。不同階級的選民會有不同的經濟偏好,例如工人階級關心失業問題更甚于通脹問題,因此他們會傾向于支持左派政黨。

    五、有罰無賞。這是選民的另一種“不對稱行為”,意即他們要懲罰政治人物的動力,是大于他們獎賞政治人物的動力。因此,政治人物和政黨即使表現得很好,卻不一定獲得選民支持,或者所獲得的支持與所付出的努力不相稱;但政治人物和政黨若表現不佳,則肯定會遭到選民懲罰,甚至加倍的懲罰。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六、農民或銀行家。“農民”回顧過去,“銀行家”展望未來,選民是農民還是銀行家?在不同的時候,針對不同級別、不同規模的選舉,選民會不斷變換心態。

    七、愚弄民眾。既然選民可以是農民,也可以是銀行家,可以是短視的,也可以是理性的,那么政治人物或政黨就能通過巧妙而狡猾的手段,針對選民的心態制定適當的傳銷策略,迎合選民當下的心態和身份。

    八、感覺與現實。“感覺良好”和實際上是否真正良好,是兩回事。經驗告訴我們,在選舉中,“感覺”往往比“事實”重要,選民往往憑感覺而不是憑事實投票。那么,愚弄選民的傳銷策略就比實際的經濟政策還重要了。

    最後,真正使人頭痛的是,上述8道問題,都是足以影響政治發展和選舉結果的因素。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能成為唯一因素,任何單一因素的變化,在任何一次選舉中都可能成為關鍵變數,也可能無關緊要。

    經濟是解釋政治現象的視角之一,但不是唯一視角;經濟是解決政治問題的方案之一,但不是唯一方案。

    政治是一門結合哲學、神學、歷史學、人類學、經濟學、統計學、地理學、生物學的綜合性學科。這是政治的迷人之處,也是政治的累人之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