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乡情浓(完结篇).水产丰富 糖蔗业蓬勃 吉辇河带旺高渊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河乡情浓(完结篇).水产丰富 糖蔗业蓬勃 吉辇河带旺高渊

报导/摄影:陈绣郿
源头可追溯到霹雳司南马的吉辇河,18世纪初因陆路交通尚未开辟,是唯一接通槟岛及北霹雳的通道,促使处于中下游河段的威南高渊,地点适中而成为重要河运商业重镇。



说起高渊,早在150多年前开埠时被唤“高兴港”,这记载在高渊广福宫老庙石碑上。

广福宫老庙建于1866年,迄今有148年历史,从中推算出当年潮籍先贤落脚时间,至少超过150年。

据说,高渊马来名字Nibong Tebal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地有许多Nibong树,Tebal则因早期人民把Nibong叶放在屋顶上。



建通车桥河运发展衰落

高渊与隔岸的巴里文打,早年是潮州先贤的落脚地,据说是因吉辇河水产丰富,以及吉辇河两岸土地肥沃,适合种植糖蔗。

潮州人向来精通糖蔗种植技术,尤其是糖业大亨许武安致力在高渊及吉辇一带开拓发展糖蔗业,也在高渊开设“高发”糖厂。

为了运输蔗糖、椰干及少数种植的香料,先贤看中老巴刹码头地点恰当,能让舯舡、帆船及小船靠岸,往来高渊及槟城海墘港口码头运输货物,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将之发展成运输商业重心。

据老一辈说,18世纪初的高渊对外全赖水路交通,直到英殖民地政府在上世纪40年代建设1座横跨吉辇河的通车桥,接通北霹雳与威南后,北上南下一路畅通,陆路交通运输取而代之,高渊河运发展终走向衰落。

如今,这条昔日水路要道洗尽铅华,不再承担运输重任,仅供渔船出海作业及泛舟垂钓,或让游人夜观萤火虫,而老巴刹街码头已然消失,矗立河岸的只有新建的老巴刹观萤景点码头。

运送便利
伐木业兴盛

由于吉辇河上游霹州司南马一带发展伐木业,树桐便宜易得,且可通过水路运送便利,促使高渊的棺材业、木屐业及木桶业甚是兴盛。

杨文龙透露,当时人们从司南马砍下杂木、榴梿树、巴九木等,每20根树桐就扎成一排木排,让木排顺着水流流到高渊。

他说,有一个负责看守木排的人,掌握潮汐时间,带着食物及踏着脚车,先把脚车推上木排,人与脚车随着木排顺流而下。

“若木排半路停顿没继续流的话,他就用绳子把木排系在岸边,自己则踏脚车返回司南马。隔天再踏脚车来到木排处,松绳及跳上木排,让木排继续往下漂流,直到把木排送达高渊为止。”

他说,木排集聚老巴刹码头一带河边,一时蔚为奇观,当年人们不怕树桐被偷,只是绑在岸边,需要用时才解开绳索搬上岸。

河水静悄悄涨进家
棺材飘流孩童当船

“在河堤未建设前,老巴刹街及横街逢初一十五涨潮淹水,水淹到无声无息,有时睡觉睡到一半,一翻身竟跌入水里。”

陈先生忆述当年说,淹水期间,棺材店的棺木随流水在横街周围飘流,尚是孩童的他与朋友便坐入棺木,把棺木当船玩。水退后,棺木就“回”到原处东倒西歪,等棺材店业者认领,没有人会打它们主意偷窃。

他说,政府于70年代建设河堤后,成功减缓水灾问题。据他观察,建堤后吉辇河宽度已缩减约10%。

新茂发东主林楚平(68岁)说,棺木业兴盛时期,横街短短一条街道竟开了10多间棺材店,故当地又称“棺材街”。

除棺木店外,木屐制作店铺也开了3间,到90年代才结束营业。

仅3条街道
横街最热闹

追溯当年,高渊只有3条街道即老巴刹街、横街及大街,老巴刹街码头与巴刹毗邻,它与横街是商业区,高渊大街则不热闹,仅有约3间洋货行。

较后,横街一跃成热闹商区,各行业在此开店,诸如竹编笼子、亚三片、棺材店、打铁、洋货、布庄、猪肉店等冷行业。横街2排约近60间战前屋,人们无需外出便可在横街买到所需物品。

陈先生说,他听老一辈说,早年老巴刹街及横街各行业都是开店,只有一个菜摊设在2条街道交界处,若人们要买鱼虾,只需前往码头向渔民购买即可。

“当年,有糕饼小贩制好糕饼放在篮子里,沿街叫卖。还有一个老婆婆,煮好咖哩面及米苔目后放在扁担篮内,挑到外面卖,每碗只卖5分钱。”

有钱甚么都吃得到

他也提及,火车桥下一纪姓甜汤小贩踩着三轮车,每天下午6时出门开档,售卖黑糯米粥、绿豆爽等,生意特好,在横街转悠一圈便告售罄。

“当时只要有钱,什么都吃得到。”

沦走私免税货起落点

高渊市民杨文龙(72岁)说,高渊河运重镇于18世纪至19世纪初最为繁盛,所运输货物主要是蔗糖、椰干及香料。

较后英殖民地政府建设铁路及通车桥后便开始衰落,并在槟自由港时代,因槟城货物免税而内陆需缴税,一些人士便利用吉辇河走私免税货物如布匹,沦为走私免税货物的起落点。

椰子取代货币

“高渊未开发前,尽是一片Nibong丛林,潮州人落脚后,在威利斯里至高渊、两成园、瓜拉牛拉一带开辟种植糖蔗,19世纪初糖业没落后改种椰子及橡胶。”

他笑言,在英殖民地时代,人们无需付钱缴付地税,而是以椰子取代货币。他曾看过前人地契上,竟画有2颗椰子,煞是有趣,也可见椰子重要性。

建水坝淡水鱼虾减产

前任高渊广福宫主席洪东成(75岁)说,高渊吉辇河原为淡水,特产淡水龙虾(大头虾)及淡水鱼,肉质细嫩,还有尖嘴鱼、金鼓鱼及黄梨鱼等。

他说,早在25年前,吉辇河水产丰饶,捕鱼业发达,高渊当时共有39艘由华人经营的渔船,如今只剩3艘。

“自从安邦惹惹水坝在80年代建竣以后,上游的河水遇截,海水涨潮时倒灌入河,形成半咸淡水,淡水鱼虾种类参杂。”

他说,小时他见河水清澈,最喜欢跳下河游水捉鱼。

吉辇河以前河床很深,如今上游冲下大量泥沙,堆积在中下游,导致河床淤塞变浅。

暮气沉沉变燕子城

开埠150多年的高渊,历经多次蜕变,目前已然沉寂,仅剩一些商舖苦苦支撑。

陈先生说,早于19世纪初橡胶及椰子种植业蓬勃发展,火车桥及木桥已建竣,水路自30年代起失势。

“火车桥于1900年由一英国公司建好。至于木桥则仅供脚车使用,早于火车桥建设,每次走过桥身总是‘隆隆’作响,且要小心以免踩入桥身缝隙中,过后在二战中被炸毁。”

往后,高渊在19世纪后期续历经发展重挫,70年代面对威南县主要政府部门及行政中心迁出高渊市区,人潮及商机大大锐减,让原本尚算繁盛的高渊慢慢沉寂,在80年代成为边缘市镇。

尔后,养燕商机无限,本地及外来商人大量购入战前屋,改造成燕屋,让高渊渐变暮气沉沉的燕子城。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