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隻導盲犬登陸我國 遺憾受不公平對待(第1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首隻導盲犬登陸我國 遺憾受不公平對待(第1篇)

報導:涂素燕
攝影:劉潔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今年4月,我國迎來第一只導盲犬,名叫Lashawn。

Lashawn受過專業訓練,是一只不會胡亂吠叫、不隨意亂走動、沒有攻擊性、服從失明主人命令的工作犬。



他跟主人陳錦輝如影相隨,已經成為親密伙伴,如同他的雙眼。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它,很多地方都不歡迎,它跟主人,一次又一次被拒于門外……

我國第一只導盲犬Lashawn,最近頻頻亮相媒體。

年輕的讀者可能不知道,有一只叫可魯(也譯小Q)的導盲犬,曾經感動亞洲上億人。

可魯是亞洲最出名的一只導盲犬,日本攝影師秋元良平,用鏡頭記錄它從出生到死亡的畫面,日本作家石黑謙吾則花了15年時間,完成這只導盲犬的傳記。

可魯的故事后來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感動無數觀眾。

可魯一生忠誠、機敏、盡責,跟失明的主人互相信任、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很多人因為它認識導盲犬,對導盲犬這種工作犬,有了更深的概念。

說回我國第一只導盲犬Lashawn,它跟可魯一樣,是只拉不拉多犬,今年兩歲,家族都是導盲犬。

它在南京完成導盲犬訓練,今年4月從中國飛來我國,目前開始為主人陳錦輝服務。

做為全馬第一只導盲犬,除了服務失明的主人,它也肩負宣導大使的使命。

我國機場容不下導盲犬

儘管如此,它的命運跟人見人愛的可魯大不相同,不是所有地方都歡迎它,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它身負的責任。

Lashawn隨陳錦輝從中國回到大馬,第一個不歡迎它的地方,就是我國國際機場。

他們從中國登機時,陳錦輝都是牽著Lashawn自由活動,並由Lashawn引領他登機。

在香港轉機時,地勤人員也熱心地關注Lashawn的需求。

陳錦輝無奈地說道:“但到了我國國際機場,他們卻要我先用籠子把Lashawn關起來,才可以讓它下機。”

現今全球許多國家已經認同,導盲犬對視障者的意義,允許導盲犬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出入公共場所,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美國底待律的機場,為方便攜帶導盲犬乘搭飛機的搭客,特別在候機室設置導盲犬專用廁所,我國的機場卻容不下一只導盲犬。

導盲生涯一波三折

Lashawn來到我國后的導盲生涯,更是一波三折。

陳錦輝帶它到住家附近散步,有人走過來告訴他:我的孩子會走過這里,你不應該帶狗來這里。

一些商場不讓它入內,保安人員驅趕它。

它跟著主人等候德士,德士司機拒絕載送他們。

陳錦輝之前在城中城陽光廣場(Suria KLCC)上班,廣場的管理人員拒絕讓他帶Lashawn一起上班。

馬來郵報(Malay Mail)曾經邀請陳錦輝和Lashawn一起到公眾場所,測試民眾對導盲犬的反應和態度。

他們去到沙登一家購物商場,保安人員一見到他們,就上前驅赶他們。

儘管他們告訴保安人員,陳錦輝是失明人士,Lashawn是導盲犬,保安人員還是堅持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商場里不能攜帶動物。

過后,陳錦輝嘗試乘搭德士回家,幾位德士司機都因為他帶著導盲犬而拒載。

這一切,對陳錦輝來說並不意外,他告訴本報記者:“我預算會面對這種情況。”

他說:“當我決定引進導盲犬時,就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會面對很多的困難。”

對導盲犬認知不足
帶來困擾…

導盲犬在歐美國家的歷史己經非常久遠。

早在耶穌基督時代,意大利南部的赫庫雷姆〈Herculaneum〉城壁畫,就描繪著一只狗牽引著一位視障者。

第一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設立第一家導盲犬學校,提供導盲犬給眼睛傷殘的退伍軍人。

在歐美許多國家,導盲犬早就是一種普遍為公眾接受的工作犬,可以陪伴主人自由進出公共場合、乘搭交通工具、上餐館等。

我國到今天才有第一只導盲犬,過去,我們從來沒有在國內看過一只導盲犬。

隨著Lashawn的到來,許多問題開始攤開,我們應該讓導盲犬進出公共場所嗎?導盲犬可以乘搭巴士、德士、輕快鐵嗎?

我國的交通那么混亂、殘障人士設備不完善,會對導盲犬和視障者造成危險嗎?

Lashawn作為我國第一只導盲犬,每次穿上導盲鞍,跟主人陳錦輝出現在公共場所時,都會成為全場焦點。

小孩看到Lashawn,通常都會開心地說狗狗。

記者陪陳錦輝和Lashawn走在商場,一位說英語小女孩就好奇地問媽媽,為何有狗?

母親回答是“Guide Dog”,小女孩不斷地問:“它在‘guide’什么?”、“為什么它這么大只?”

公眾反應大不同

陳錦輝的太太黃金嬌說:“我們在南京受訓,牽著Lashawn走在街頭時,當地的小孩看到都會說導盲犬,本地的小孩卻多數不知道它是導盲犬。”

成人看到Lashawn,反應兩極化。

有人不斷用眼角偷瞄Lashawn。

有人竊竊私語地說:“為什么帶狗來這里?”

有人友善微笑。

有人舉起手機拍攝Lashawn。

也有愛狗人士,看到它長得可愛乖巧,情不自禁逗弄起它來,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它工作的情緒。

對于導盲犬,也許我們真的還很陌生。

導盲犬是如何工作的?遇到導盲犬,我們應該怎樣?

Lashawn的到來,也許正好讓我們的社會,有個機會,認識導盲犬,同時關懷導盲犬背后的視障人士。

矢志推動導盲犬運動

Lashawn的主人陳錦輝,現年52歲,40歲那年,因為眼晴疼痛去檢查,醫生宣告他患上青光眼。

他動過多次手術,可是視覺還是逐漸退化,45歲那年完全失明。

失明以后,他和太太黃金嬌創辦了馬來西亞青光眼協會,推動青光眼醒覺運動。

他是因為受到《再見了,可魯》這部電影的感召,決定在我國引入導盲犬。

這並不是一時衝動浪漫的想法,他知道,我國因為宗教因素,要讓導盲犬通行,必定面對許多問題。

他也知道,要在我國推動導盲犬運動,必須解決導盲犬自由出入公共場所問題,以及提升殘障人士設備。

然而,他說我們不能只是被動的等待環境改變,他希望跟Lashawn一起喚起社會人士關注殘障人士課題。

他已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和解決各種接踵而來的難題。

視障人士使用導盲犬是一種國際共識,許多國家更是立法保障視障者使用導盲犬的權利。

他說,我國于2010年7月6日,簽署《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公約的宗旨是保護和確保身心障礙者,享有跟一般人同等的人權和自由。

他希望我國可以及早落實該公約,提升無障礙空間,及批準導盲犬上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