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團結之路,多元並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胡逸山:團結之路,多元並重

近來自己在文章中,不時會提到一些國際上多元族群與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社會,如加拿大、瑞士等。我的目的不敢說是借外國的成功例子來對本地現況說三道四,但我的確有點隱憂。



我曾是一名獨中生,當然對中文教育有所堅持與執著,這是無可厚非的。我老家沙巴的獨中與西馬大多的獨中,在教學媒介語方面,起碼當年是有所不同。當年的沙巴獨中,其實主要是以英語授課,只有華文與歷史是用華語來教,再加一課國語。不過,這些獨中所栽培出來的學生,與彼等的西馬同學一樣,三語並重,事業上各有所成。

一些受國中教育的朋友,對母語教育可能有所誤解,認為它是國民團結的絆腳石。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大家都應該進入同一種學校,接受以同一種媒介語為主的授課方式,而可能同時有上一些母語課為第二語文課。如此這般,他們認為各族之間就能更融洽交流了。

自由民主目標之一



首先我必須強調的是,我肯定不是獨尊華語,更不是一位所謂的華文沙文主義者。如上所述,我年輕時所被傳授的,實際上是英文教育,直到今日,雖然我常以華文來寫作,但一些編輯友人與讀者都曾經“雅正”過我,說我寫的中文好像是由英文翻譯過來似的。這一點我大方承認,因為我腦海中的確是以文字來思考的(有別于我太太是搞設計的,是以圖像來思考的);而因為我在國外多年,這思考的文字又恰好是英文,所以寫起中文來,自然而然是經過一段翻譯的。

我在語言文化這方面所期待的,不外是我認為人類最基本的尊嚴,即能以自己認為最舒適、最能掌握的語文來表達自己思維,從而達至更高尚的文化造詣。能夠齊放的百花、能夠爭鳴的百家,這不是現代人類追求自由民主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嗎?為了所謂國民團結,難道就非得要犧牲各族得以繼續發揮彼等各自燦爛的文化不可嗎?

而且,獨尊一種語文,難道就是確保國民得以更加團結的不二法門嗎?我舉出加拿大、瑞士等的例子,其實就是要告訴大家,即便是一國的國民,分別都用不同的語文來溝通,若這些語文皆受到官方尊重,國民都努力學習他族語文,那這個國家反而會更為團結、更為興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