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变金马仑(2) 老农眉飞色舞谈往日好景 今日农业无言以对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幻变金马仑(2) 老农眉飞色舞谈往日好景 今日农业无言以对

廖静仪大学毕业后,就选择槟华独中执教至今。
廖静仪大学毕业后,就选择槟华独中执教至今。

报导:许雅玲
摄影:杨智聪
2013年起,金马仑冷力与巴登威利的洪灾,一共夺走9条宝贵性命。



政府、环保组织、旅游机构,不约而同将洪灾矛头,指向金马仑农人:呐,就是你们过度开发和非法耕作,造成洪灾肆虐!

去年年尾,中央政府雷厉风行开展“象牙行动”(Ops Gading),取缔非法农地。

至此,金马仑的农人和农地的故事,不再只是“辛劳的汗水”和“喜悦的收成”,更多的是──愤怒的泪水。



金马仑的第三代农人黄承毅(36岁),在美国考取园艺硕士学位后,便返马继承家业。象牙行动爆发前,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丢包菜”事件。

原来,从1980年至2000年期间,多次发生包菜大丰收,菜价变贱的事件,因应这个问题,金马仑的联邦销售局(FAMA),便把所有包菜,交给地方政府回收,然而,因为量太大,政府倒贴厉害,吸纳不完,农人被逼丢掉。

他说:“看到这种惨状,父亲决定种植其他农作物,分化种菜的风险。最初,小量种植花卉,慢慢扩展到出口菊花类,现在,花业变成主要业务。”。

向来,谈到农业发展,金马仑的农人均眉飞色舞:以前怎样,现在怎样……象牙行动展开后,再谈农业发展,老农神色凝重:没什么好说。

象牙行动无人愿谈

不想说,因为不想记得,记得就会愤怒和失望。

在肥料店工作打发时日的退休农人梁启华(76岁)平淡表示,“只能向前看。”

最终,还是不可避免谈到象牙行动。“唉,当年的包菜行动算什么?”梁启华说:“非法开芭,有钱便能搞定一切,明知非法,还是要开芭,因为要生存,要赚钱。事情变糟后,只能面对不守法后果。”

实际上,不只非法农场被清理,农人也会被政府提控上庭。刚过去的7月,首名在象牙行动中被控的农人,已在劳勿地庭,承认非法开垦43.3英亩政府地的5项罪名,每项控罪各被罚款一万令吉,合共5万令吉。

罚款,让小面积耕作的老农流下老泪:付不出罚款,只好等坐牢。万一涉及的土地,无端端从“荒地”变成“森林保护地”,刑责更严重。

搭遮雨棚引发洪灾

金马仑农民采用的塑料遮雨棚,被指责最多、最严厉。

金马仑是雨水多的地方,不搭棚,叶菜不会有好收成。因此,农人接到更多订单,开地搭棚,挖沟渠引流,没有考量到河流负荷量。

值得关注的是,山坡安装遮雨棚,极大可能造成天然水源循环过程停滞:雨水遭塑料遮雨棚阻挡,土地渗透度减少,甚至,棚上累积的雨水,直接经渠道流入河内,河流负荷不了,将侵蚀渠道和河岸,进而引发洪灾。

能源、绿色工艺及水务部前副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兹尔卡力,曾指责冷力河的上游保留地段两侧的许多农耕地,农民惯用塑料菜棚,一旦菜棚损坏,就丢进河里,损坏的菜棚随河水高涨而流进冷力湖,造成冷力湖堆满垃圾。

国家安全理事会曾宣布,象牙行动中,发现当地5580.23英亩土地,被侵占作为非法农地,截至今年7月,超过4534.88英亩土地(约81%)已在行动中被清理。

可是,象牙行动中,政府强拆菜棚,毁尽排水系统,便扬长而去。不晓得善后情况如何?千万不要变成水灾土崩的“罪魁祸首”呀。

阅日文农业书学耕种

梁启华的父亲,本在槟城当油漆匠,二战期间,日本入侵马来亚,他才带着妻子逃难到到金马仑,自耕自足,当时,金马仑华人人

二战结束后,父亲继续种菜,半亩或一亩,都是用人力耕种,产出有限。

“60年代,是我的年代,务农已半机械化,一亩的田地,只要认为有价,有把握,便果断去种。业操作下,西瓜靠大边,看到包菜好价,一窝蜂去种,造成产量过剩。天气不好,病害多,产出失收,大丰收,价钱又不好。”

因为懒惰,导致农作物中病死亡,痛定思痛,梁启华努力阅读报章书本,参考外国技术,还拜托经常出差日本的农药销售员,帮他购买日文版农业书。虽然不谙日文,但因图文并茂,经验丰富的农人,很快掌握用农药对治病虫害知识。

17年前,以85美元购买的贵书,果真有用,当地农人一遇到病虫害疑问,马上请教“农作物医生”梁启华。

以前较易申请临时地契

梁启华说:“以前,金马仑很少人务农,申请临时地契(TOL)都会获批。当时,我都不要申请临时地契,觉得手握白花花的钞票,才够实在。不想付钱申请地契,又去开发农地,政府都不管你。”

大马农业条例规定:临时地契者,假如无准证,不能使用重型机器,用以非法开垦土地或设立农舍建筑等,违例者临时地契将被吊销。

他说:“当年我种植西洋菜时,因为很难请人锄地,只好改用推土机。一名土地局官员便问我:你有临时地契吗?没有TOL,这是犯法行为?我跟官员说了一顿:你tolong我,让我推土啦。结果,官员反问:你要TOL吗?填写一些资料吧。两周后,TOL送来我的菜园。”

现在,用20万令吉都申请不到TOL。在高原耕作46年的关启宗坦言,“就算荒地很多的时代,都申请不到政府土地。我努力积攒金钱,碰上茶园主人要出让农地,才和朋友合资买下永久地契农地。”

小农为生计开荒

环保组织尖锐抗议:金马仑的土地已被人开伐做发展和农耕,甚至森林保留地也成为开伐者的目标……许多开伐工程都在大路旁显眼处展开,但执法人员视若无睹。

为何视若无睹?大家心知肚明。

就算消息揭露“金马仑一小撮执法官员”,向农人索求每0.4亩土地1万令吉的“献金”,更有承包商非法挖掘泥土,卖给外劳做菜园,并从交易中赚取1600万令吉利润,执法员也未取缔非法菜园。

看到这种“开伐”都能生存,小农以为这样做可行,冒险开伐。

黄承毅和钟南丰强调:小农都是无可奈何。

一名老农,40年来,都在同一片荒地上耕作,3名儿子成家立业后,假如不扩充种植,养活不了这么多口人,正好农地旁边有空地,便慢慢一点扩展。老农每一年都申请临时地契,从不获批,象牙行动爆发后,才惊觉荒地变更成“保留地”!

没森林地带被划保留地

2007年,金马仑的蔬菜和花业,因为产品质量优秀,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市场大事起飞,农地开发加速,形成无止境开发,促使政府决定,不再发出临时地契。

黄承毅坦言,“停止发放临时地契,不是解决过度开发的方案。”

此前,金马仑农业协会主席黄田环披露,森林局早在1997年1月9日,把占地3000亩的12个地点的森林保留地,划分为马来保留地。

为了填补被占用的森林保留地,森林局竟瞒着地主,把一些非法或拥有临时地契的农耕地,悄然转为森林保留地。最荒谬的是,划的地方完全没有森林,变成保留地毫无意义。

黄承毅坦言,“当然,明知是政府保留地,硬要非法开发,被对付无可厚非。可是,有些土地,农人早已耕作数十年,还可更新至2013年的临时地契,却在象牙行动中,才惊觉:耕地变成保留地,被对付实在无辜。”

农民贡献未获重视

虽然,象牙行动告诉我们:农人的发展步伐,没配合上政策和环境要求,必将引发惨痛后果。

可是,观看大马农耕历史,必然发现:政府从不重视农民和农耕带来的经济效应,才是农人跟不上政策的主因。

“官方资料显示,金马仑是属于高原农业区。假如不鼓励高原农业,那么,政府应该严厉告诫:高原需要保护,不让开发”黄承毅说:“那么,农人便很清楚:要去别的地方开发。”

独立后,农民每年都要更新临时地契,可是,在没有保障的条件下耕作,金马仑农民还可以取得那么好的成就,如果政府认可农民的贡献,就应好好规划和发出拨款。

对于当局把水灾原因归咎于水坝上游的农耕地发展,黄承毅觉得”这有欠公平”。毕竟,水坝上流,旅游业者也有建造酒店,建商也有发展物业。

金马仑是大家的。环保组织、旅游机构、农人会互相指摘:“你是破坏金马仑环境的罪魁祸首!”,皆因立场岗位不一样,这更需要政府协调处理。

组协会办合作社谋权益

为了协助农民渡过难关,金马仑农业协会应运而生:建立一个平台,积极跟政府对话,反映农民的困境,争取农民的权益,以及探讨新的农业方案。

协会有志改善农民经济条件,但过多涉及生意业务,恐怕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又成立金马仑农业合作社(Koperasi PPPCH Berhad),凝聚农民的经验、知识、科技和资本,以解决农地、外劳员工及补贴困境,还有,改革过时的种植和行销方式。

合作社署理主席黄承毅说:“统合资讯后,合作社可以指导农人该种什么,避免菜价下跌或丢菜后果。同时,投资先进机械,让有需要的农夫租用,提升效能和产量。甚至,协助农民申请认证。”

有鉴于政府如今批给土地的对象多是财团或企业公司,合作社计划申请如100亩的永久粮食生产区,每天为国家生产约20吨粮食。

当然,合作社的美好改革,需要政府支持,才有办法成功。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