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 省省房房何時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 省省房房何時了?

近日在面子書看到有人抱怨檳城炒粿條一碟7令吉很貴,我自己也貼文試算,假設一小販天生神力,生意興隆,以一小時炒十碟的速率炒十個小時,一天炒一百碟,一天所得為700令吉,算食物的成本為三成,獲利為490令吉,全月無休炒三十天獲利也不過14700令吉(每月工作時數300小時,每小時所得49令吉),還要扣租金、助手、勞工的薪水,天氣又熱又要吸一堆廢氣增加得肺癌的風險,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勞動所得最多也不過如此。若我們只想到炒粿條一碟7令吉很貴,難怪傳統飲食文化會面臨危機。



文貼出以後,得到很多回應,有些覺得我食物成本算三成太多,有些覺得一天一百碟太少。當然,具體數字一定有出入,我原只是想要點出小販勞動所得之不易,如果小販很好賺,那就會有大量資金和從業人員湧入,就沒什麼危機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有些留言說小販漲價,大家薪水低吃不起,這我就覺得很有趣,是值得一書的點。為什麼在我們社會的道德認知裡,資本額大、更強勢更貴的連鎖餐廳,都沒有道德責任,不能漲價怕大家吃不起會餓死;資本額小處於弱勢的小販,卻有這社會責任要付出勞力辛苦工作,煮便宜又好吃的東西給大家吃,是否因為他們最便宜,大家最吃得起,處於消費金字塔的底層,所以他們就要背負這社會責任?有些留言提到定價要考慮薪資,但我個人以為那個概念指的其實是基本民生物價,是不同的課題,而基本民生物價要談就要談米價油價,這是政府的責任,不是小販的責任。如果小販的東西貴不想吃,大可在家自己煮,在勞動力昂貴的先進國,自己煮本來就比外食便宜。

自由巿場裡,產品定價當然取決於消費者,但我要指出的就是很多人的價格衡量是有問題的,為什麼快餐全自動化,食材成本低廉,錢都花在昂貴的租金和權利金,一餐10令吉大家還是心甘情願吃得開心?小販傳統文化手工業得冒肺癌風險的職業傷害,純勞動所得一碟7令吉,就要被抱怨好貴?



由此延伸,以宏觀角度觀之,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理財觀念是有問題的,什麼都要便宜,什麼都要省(不然就是奢侈浪費),把錢存起來,然後全部拿去買房。幾十年下來的結果是,整個社會的資本都流入房地產,房價通膨貴到大家都買不起,其他行業都在緊縮撙節越來越蕭條,租金卻高漲,很多中小資本額的店都做不下去!年輕一代勞動階層要不就沒工作,或離開這個國家;要不就薪資低,然後就要更省錢,吃更便宜的食物,要求更便宜的服務業(當然品質也就更低),再把省下來的錢買更貴的房,只因為我們社會還是習慣以一個人所擁有房產的多少,來衡量個人的成功與否。

只是代代這樣下去,我們省省房房何時了?

林韋地-在新加坡當醫生、“草根書室”董事,曾獲花蹤文學獎、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出版文集《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兩醫之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