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文:我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王振文:我是華人,也是馬來西亞人(上)

我有買票去看《Ola Bola》。步出電影院,我記得男主角胞妹哭訴的眼淚,記得球評員Rahman的“Goal-goal-goal!”,至于最后是誰踢進那粒絕殺太極虎的致勝一球,我還真想不起。



從溫馨小品到熱血足球片,我給青元導演的大膽挑戰挺高的評價——直到獲悉編劇把最后進球的球員從歷史記載的華人,換成了馬來人。

很多人也許會罵我種族主義:只要進球的是馬來西亞人,種族很重要嗎?

真實球賽,球員的膚色也許壓根兒不重要;但對一部打著“啟發自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而言,卻非常重要。倘若真不重要,為何電影還要特意把最后絕殺功臣的種族給改掉?難不成是電檢局施壓,國家英雄非得是馬來人不可?



身為觀眾,我們應該尊重電影工作者的創作空間;而電影工作者,也應該尊重歷史事蹟,更要尊重曾為我國寫下光輝戰績的運動員。尤其,在這暗潮洶湧的多元種族國度。

導演說,看戲就看戲,不要扯到種族。但excuse me,這部電影不正是要傳達“不同種族的人也能快樂、團結地一起踢球”嗎?

我覺得心寒:一部本該宣揚種族和諧的電影,竟然潛藏著民族主義作祟的劇情安排。

要維護民族基本尊嚴

這部所謂的“全民電影”抹殺掉的,不僅僅是華人根據史實而應得的英雄身分,而是整個民族的尊嚴。

好比本地馬來報曾打出斗大的標題“華人還想要什么?”,我們只求獲得一視同仁的待遇。那是基本人權,不是貪婪;但求改編自歷史的電影真實重現當年光輝,則是維護民族基本尊嚴,而非種族主義作祟。

近年來,本地掀起一股“去民族化”思潮,舉凡爆發種族糾紛,就會有人立馬在網上分享“我不是華人,我是馬來西亞人”、“我不是馬來人,我是馬來西亞人”等標語,希望藉由強調大家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長大的馬來西亞人,來化解衝突與緊張氣氛。

然而,難道我們非得壓抑、或掩飾、或捨棄掉我們華族的身分,才能換來和平嗎?我們過去大半個世紀來都已遭到許多不平等待遇,如今還要刻意忽略自身的民族身分,這真的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和平嗎?

真正的民族和諧,不該是拿進球英雄的種族身分換來的;那是討好,或是台灣人所說的捧LP。

假如影片忠實地讓華人打進那關鍵一球,燈光亮了,電影院裡的華裔、巫裔、印度裔觀眾仍會興高采烈地搭著肩膀離開,那才是我們所該嚮往的和諧與和平,不是嗎?(明日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