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泉:理论与实践失衡 现代教育需自然教学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杨泉:理论与实践失衡 现代教育需自然教学

老师带领学生到菜圃清理野草,也教导分辨草和菜的区别。(档案照)
老师带领学生到菜圃清理野草,也教导分辨草和菜的区别。(档案照)

是草还是菜
独家报导:丘惠萍
(吉隆坡5日讯)综合教育学者、导师的专业意见,“学生搞不懂是草还是菜”实例反映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失衡,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缺乏生活基本常识。



教育学者杨泉博士分析,现今教育只注重课本教学,少了自然教学,若要学习基本科学知识,先要接触自然环境。

他举例外国教育,每学期学校放假,老师都会带学生去郊外旅游;反观,我国教育是封闭式及缺乏多元化,若能在课程穿插让学生捉小鱼看昆虫,这能让孩子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

威南新邦安拔文明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到菜圃清理野草时,发现有学生分不清是草或是菜,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杨泉接受《中国报》访问时强调,教学旨在启发学生探索及寻找答案,同样的,学生分不清是草还是菜,是缺乏生活基本知识的小事,没有对与错。

生活知识很重要

“重点却是现今教育缺少灵活性,缺少发展儿童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部分,这说明教育不应只局限在某方面的学术知识,其实生活知识也很重要。”

他建议家长多带孩子郊游,自然生态旅游可增广视野,促使孩子身心发展平衡。不只是带孩子逛商场,应让孩子多样化接触、学习与成长。

谈到城市与乡区孩子的分别,杨博士说,曾有城市孩子将虫当成蛇,害怕得不得了,不敢走进草丛。可见这些孩子不了解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距离感。

“城市孩子去旅行,依然住城市舒适酒店,乡区孩子是野外扎营活动。”

他强调,怎样的环境会塑造怎样的人,选择走近大自然,就跟追求人生幸福感一样,有人选择赚钱,有人则喜欢体验生活。

吴建成:缺体验脱离生活实践

资深独中校长吴建成说,现代人只懂理性知识,缺乏感观体验,愈显脱离生活实践。

幽默的吴校长举出有趣例子,即该校学生犯规要罚劳作,问题是老师也不会劳作,比如学生问老师怎样洗厕所,老师自己也不懂。

“结果,我叫师生齐齐去请教校工学洗厕所,还叫学生在教师节时,也送校工礼物,感谢校工这‘生活老师’。”

他说,这是生活变化因素,家庭与学校教育偏差,导致孩子失衡发展。

他鼓励父母及校方带孩子去郊外,尤其是城市化的孩子,更需要走进大自然,不然孩子只有理论知识,只懂文字书写和数字计算,或只学知识,不会动手学技术。

“没有感观经验,或缺少生活基本常识,变相或间接是与生活脱节。”

导师:过于保护抹煞学习新事物

曾经主持电台儿童节目“FM小太阳的天空”的前广播员兼美国NLP认证高级导师罗国祥说,现代孩子不是在家,就是补习或沉迷在手机电玩等,甚少对外互动。

他说,现今孩子也缺乏父母的语言引导或灌输生活教育,加上现代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出去,间接抹煞孩子对学习新事物的好奇心。

罗国祥也是心理与行为协调工作者,他说,孩子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肯定不懂得区分,特别是今日的孩子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不懂分辩是难免的,看到绿色植物,必然感到混淆。

他觉得,今时的学校教育偏重填鸭式,学生靠背作文,缺乏创意思考,师长要孩子乖乖听话,只会限制孩子发挥创意天分。但那些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所谓的“坏学生”,颇具创意潜能。

林导师:孩子从问答中学习

从事20年教育研究工作的林导师指出,时代变迁,现今的孩子都没有太多时间,也没有成人陪伴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故当孩子想到或问到,师长要当下解答,教育也就产生了,孩子就这样在学习。”

她说,她是70年代乡村长大的孩子,有接触大自然,但曾经也分不清马陆和蜈蚣。

“若以过去和现今作为孩子成长与学习的比较基准不公平,毕竟时代不同,现今社会资讯知识附带度高。

“以前的孩子放学后,下半天可以无所事事到处跑,反观现今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都被压缩得很小,学业功课繁重,父母也藉治安不好为由,要孩子留在家,家长的时间也被忙碌工作占满,没时间陪伴及携带孩子去郊游。”

她举例,她第一次学煎蛋,也弄伤过,但不学不懂,接触过就懂。孩子不也一样是懵懵懂懂中长大,最重要是孩子有问,师长有答。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