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韦地:真医生假文青──《缝》和《大人先生》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韦地:真医生假文青──《缝》和《大人先生》

张耀升、伊格言、陈柏青来新加坡有两场分享会,第一场在草根,隔天在Art House。伊格言的作品,我之前已很熟悉,在草根现场,我买了张耀升的短篇小说集《缝》和陈柏青的散文集《Mr.Adult 大人先生》。



张耀升的短篇小说集《缝》,光触摸封面,就令人觉得真是做得精美,此书初版于2003年,书里小说很多都在作者很年轻时创作的,新版加入了几篇新作。阅读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书很不台北,一直以来,从外部看台湾,很多时候只看到台北,大台北以外的台湾,好像藏着许多不那么容易被注视到的角落,却是许多故事发生的场域,更多社会、家庭、教育、体制之间的“缝”,那儿离世界其他地方好像都是那么远,体制控制着一切,每个人在体制里,都不断被他者评价,被贴上某种标签。

每个人对自己在体制里的位置,似乎还必须给出某种解释,我是好人,因为我成绩很好;我有好的工作,我有好的收入,我上好的大学,因为我很优秀,我很努力,是社会允许我的。

张耀升的短篇小说技巧和细节,也有不少值得学习之处,有趣的是,伊格言给这本小说写了很长的推介,陈柏青也写了一段。



至于陈柏青的散文集《Mr.Adult大人先生》,我留意很久了,从刚出版时就加入必读书单,但阴错阳差,一直没拿到书。到台北时,友人赠予一本,后来又因事忙,抽不出时间阅读。

在草根见到本尊,当下买了书请他签名,然后发现见到作者后,再读这书也正是时候。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本小说集,所以在读这本书时,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会是一本散文?很多内容即使写成小说也很好处理。

结果我在读这本书时,陈柏青好看的脸庞,会发电的双眼,阳光的笑容,一直从纸本里闪出,使人读得很不专心。文学奖评审在评散文时,或常在意文字本身的美感,但自由巿场是残酷的,一本散文集能不能卖,恐怕还是取决于作家的个人魅力,文字写得再美,如果作家(和他的故事)无趣,也不会有人买。

陈柏青在创作散文时,笔下的每个“我”都变得更有力道,而且只有长得很好看的作家、编辑,才会有把作者的照片放在封面的想法(今年在马来西亚也有相同的例子)。

读完书,我觉得陈柏青之前在《秘密读者》被批评后的回应,写得客气了,这可能因为他爱与人为善。作为一个作者,陈柏青的个人魅力十足,这也反映在销量上(他竟然和我说卖得还好,“三刷而已”)。

出身台大台湾文学研究所、获文学奖无数,文学是他的国,没有“写”的问题,只有“怎么写”和“为什么写”的问题。他在草根回答我“散文可以虚构吗?”时,几句话就依钟怡雯、杨邦尼、黄锦树、唐捐的次序,将各方观点向现场观众解释。他也谈到对他而言,其实是“愿不愿意虚构”的问题。

陈柏青的文字流畅,一旦展读,便无法释手。这是罕有的一本我在读完之后,却无法太快评论的散文集,可能要多读几次,并从现实中认识作者多一些(虽然这是一种取巧)。

我觉得,这已是华文文学史上一本重要的书,因为他身体力行,划下了一个文学定律:散文是给长得好看的人写的,长得不怎么样的,麻烦你就写小说去吧!

在新加坡当医

生、“草根书室”董事,曾获花踪文学奖、大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艺文部落格奖。

出版文集《在第一本书之前》、《不可一世》、《于是》、《两医之间》。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