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纵贯线‧旧照道尽百年沧桑 图说威省历史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北马纵贯线‧旧照道尽百年沧桑 图说威省历史

1920年代时英国殖民地政府曾经耗巨资建造北赖码头,并有马来亚铁道局的火车轨道直达。
1920年代时英国殖民地政府曾经耗巨资建造北赖码头,并有马来亚铁道局的火车轨道直达。
邱思妮与新书《图说威省历史》。
邱思妮与新书《图说威省历史》。

报导:蔡爱卿
从老照片看威省历史,槟城历史书作者邱思妮耗费一年半时间收集逾200张老照片,带领大家通过珍贵的昔日影像,了解威省地区在过去两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虽然近20年来有关槟城的出版物越来越多,甚至超越过去200年来的总和,但是与威省有关的研究与书写还是相对少。槟城古迹信托会两年前开始推动威省故事系列讲座,让大家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威省历史,幕后推手邱思妮也因此展开对威省的研究,她的第一个成果,就是这本《图说威省历史》。

邱思妮受访时说,她是在去年开始正式收集威省地区的老照片。其实过去多年来她一直有收藏老照片的嗜好,但威省地区的一向不多。在槟城古迹信托会开始举办威省故事系列系列讲座后,她才萌生要出版威省老照片集的念头。

她说,她在2014年尾首次讲有关威省故事课题,去年则举办了六场。这期间他收集到大约100张老照片,这些照片于去年首届威省艺穗节上展出。



世界各国搜寻

《图说威省历史》中收录的并不只有老照片,还有早年一些书中的图像、画以及老地图。例如英国官员James Low1836年出版的《The British Settlement Of Penang》一书中收录早年马来农夫所用农具的绘图,以及John Turnbull Thomson绘于1848年的一张水彩画,是从武吉淡汶山上遥望北赖的景色。

这些老照片来自多个源头,除了其个人收藏、民间私人收藏、档案馆以及槟州图书馆,她也从新加坡、英国、印度、荷兰、澳洲、纽西兰和美国等国家,搜寻到威省地区的老照片。

邱思妮不停从各种管道寻找威省老照片,本来应该在去年出版的书也一拖再拖,直到今年,由于从Think City有限公司那里得到的赞助不允许她再拖下去,终于决定将找到的照片结集出版。

由Areca Books出版社出版的《图说威省历史》已经正式推介,这本书是以英文及马来文双文字写就,可说是对威省历史有兴趣者必看的书,不只一图胜千言,两百多图更道尽百年沧桑。

50年代老地名仍保留

邱思妮在《图说威省历史》里收录唯一一张以华文标记的老地图,记录了威省地区华人早年使用的地名。从这份地图的记录我们发现,威省三县的老地名有许多至今仍在使用。

这份绘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老地图,是由当时的马来亚大学社会研究小组研究生威廉纽威尔(William H.Newell)所绘。威廉纽威尔于1955-1956年间,在威省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当地潮州人日常使用的地名。他的论文发表在马来亚大学联合新加坡大学,在1964年12月出版的第19期《热带地理》(Tropical Geography)学报上。

地图上标示的地名,大部分今天仍在使用。但也有诸如“木仔牙”这样的地名,对北海人来说已经很陌生;而“三六九”这名字依然有人在口头上使用。一些名字的写法则与现在不同,例如高巴三万在当年写成哥踏三万。

《图说威省历史》中收录数份威省地区的早年地图,其中年份最久的是志期1805年的手绘地图,另外一份更为详细的地图,是1820年由勘测员W.Fletcher所绘的槟威两地地图。

想办讲座找不到主讲人

目前是槟城古迹信托会顾问的邱思妮,也是推动威省故事系列讲座的主要推手。她说,他们很想继续举办这个系列讲座,但问题是很难找到主讲人。

自2014年尾举办过第一场后,威省故事系列总共办过7场讲座。Think City去年的赞助是要让他们举办7场讲座,但最后他们只能找到6名主讲人。

她说,目前仍很少人在做与威省有关的研究,这是他们难以找到主讲人的原因。如果要更多人做这方面的研究,就必须有一些单位赞助研究计划。

她说,因为这样,威省故事系列讲座目前暂时停止。但其实并不只有古迹信托会能办这类活动,其他民间团体自己也可以利用本身资源来推动。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