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輕微檢測不足 東南亞傳播或大幅漏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症狀輕微檢測不足 東南亞傳播或大幅漏報

新加坡衛生人員在一個住宅區的溝渠,噴灑滅蚊劑。(路透社)
新加坡衛生人員在一個住宅區的溝渠,噴灑滅蚊劑。(路透社)

(新加坡30日綜合電)茲卡病毒在東南亞敲響警鐘,專家警告,東南亞的茲卡病毒傳播可能因為檢測不足而存在大幅漏報的情況。



茲卡病毒在東南亞地區愈趨嚴重,繼新加坡本土感染個案大增后,泰國亦由于疫情擴散,被歐洲當局列入“廣泛傳播”國家。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雖然東南亞其他國家至今已報告有茲卡確診病例,但專家擔心,實際患者人數可能比確診病例還要高出許多。

印尼政府資助的艾克曼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屬下新起病毒研究單位主任欽敏說:“茲卡病例漏報和漏診。我們發現很多病例沒有記錄,因為這是一個症狀不彰顯的輕微疾病,許多人沒有去看醫生。”80%的人感染后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如發燒、出紅疹或肌肉酸痛等,一般也都很輕微。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印尼、泰國、菲律賓和越南列為“2016年可能出現茲卡傳播”的國家。

儘管媒體報道指出,茲卡病毒已在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印尼流傳開來,但負責檢測茲卡的艾克曼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披露,過去一年只有1000人到該所接受檢驗,其中僅有一個確診病例。

泰國列“紅色警戒”國家

至今出現最多茲卡病例的東南亞國家是泰國,單是今年,就已有10個府出現共近100宗茲卡確診病例。

新加坡政府週二表示,境內茲卡病例人數攀升至82宗。越南至今通報了3宗茲卡病毒確診病例,都是在境內感染;柬埔寨則有7宗確診病例。

歐洲疾病預防管制中心(ECDC)已將泰國的茲卡疫情列為“廣泛傳播”級別,又稱“紅色警戒”級別,即已傳播超過3個月,或單一地區有10宗傳染個案。泰國疾病控制中心部長安雷週一說,已下令出現茲卡個案的府,設立緊急運作中心,阻止疫情大爆發,另已要求外交部與ECDC溝通,拿取最新數據及匯報最新疫情。他同時呼籲泰國民眾急需協力滅蚊。

目前無有效藥各國急尋求疫苗

茲卡病毒去年起在巴西大爆發,並擴散到許多美洲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25日公布,全球自2007年以來,至少67個國家和地區具茲卡病毒本土病例紀錄,其中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部分地區病例數雖然趨緩,但整體疫情持續,仍須提高警覺。

感染了茲卡病毒,目前無藥可醫,沒有預防針可打,雖然對多數人無害,但對孕婦會造成傷害,可能導致產下小頭症嬰兒。

茲卡病毒也會引發成年人罕見的神經性疾病吉蘭-巴雷氏症候群(Guillain-Barre),嚴重時可致全身麻痺或致死。

全球醫藥公司和科學家正競相開發出安全、有效的茲卡疫苗。不過根據世衛在今年初的說法,最快也必須等18個月,才有可能展開疫苗的大規模實驗。能夠廣泛使用的疫苗,至少得再等上2年至3年。

兩小時就知結果
新儀器同時檢驗3病毒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研發出能同時檢測病人是否感染茲卡、骨痛熱症或基孔肯雅症病毒的診斷儀器。

研究人員說,採用新的三合一儀器后,單憑一個血液或尿液樣本,就能在短短兩個小時內,檢測出病患感染的是哪一種病毒。

以往,分開檢驗一個人體內是否帶有茲卡、骨痛熱症或基孔肯雅症病毒,可能需要長達8小時的時間。

茲卡病毒、基孔肯雅症與骨痛熱症都是由伊蚊傳播的疾病,唯一不同是傳播茲卡和骨痛熱症的主要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而傳播基孔肯雅的主要是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受感染者可能出現的病狀也非常相似,包括發燒、關節疼痛,以及起紅疹等。約80%感染茲卡病毒者,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亞洲各地加強檢測
防範病毒擴散

新加坡傳出茲卡疫情,包括美國、英國、澳洲、韓國和台灣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出旅遊警示,與此同時,多個區域國家也提高戒備,防範茲卡病毒。

馬來西亞衛生部表示,雖然大馬目前沒有茲卡病毒感染個案,但也要採取防範措施。當局向各州衛生局和醫院等機構重新發出茲卡病毒的行政指示,包括加強監督來自疫區的遊客及大馬公民,特別是從陸路關卡入境的人士。

除此以外,印尼、泰國等區域國家也加緊在邊境的檢測工作,防範茲卡病毒進一步擴散。

在澳門,由於毗鄰的香港早前發現首宗從外地傳入的茲卡個案,當局決定在各出入境檢查站噴灑滅蟲劑。

當地衛生部門表示,澳門出現茲卡病毒擴散的機會比較低,但仍然會做好防範措施,並研究在入境澳門的船隻進行檢疫的可能。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旗下的茲卡緊急委員會將於週四(1日)開會,以檢視茲卡病毒疫情進展,還有與這種蚊媒傳染病有關的新生兒神經系統缺陷問題。

茲卡蚊會遺傳防疫須滅卵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成年雌蚊會把茲卡病毒傳給下一代,專家警告,茲卡病毒會比此前認為的更難控制。

美國的這個發現顯示,許多相關的病毒,包括骨痛熱症和黃熱病以及茲卡病毒,都可由成年的雌蚊傳給后代,意味只滅蚊並不足夠,必須同時滅卵方能遏止茲卡傳播。

研究員指出,噴灑只能減少傳播,但不可能消滅病毒。

這一研究結果29日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期刊上》。德州大學醫學院加爾維斯頓分校的研究員,在實驗室為埃及伊蚊注射茲卡病毒,飼養一星期后,蚊子產卵。卵孵化成成年蚊子,研究員再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測試的290只蚊子中有一隻帶有病毒。

儘管比率相當低,不過,考慮到伊蚊在熱帶地區的數量,即使殺了受感染的蚊子,其他蚊子帶有病毒的可能性還是相當高。

感染茲卡病毒如何應對?

如果已感染茲卡病毒,該怎么做?

目前沒有具體的藥物可治療茲卡病毒。

症狀治療:

◆充分休息。
◆補充水分以避免脫水。
◆服用普拿疼(Panadol)之類的藥物退燒並且減少不適。
◆切勿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
◆如果您正因其他病況在服用藥物,請在服用其他藥物之前,先諮詢您的醫生。

為了避免他人感染,請在生病的第一個星期,嚴格遵循一些步驟以避免遭到蚊子叮咬。

資料庫
茲卡病毒症狀

茲卡病毒潛伏期通常為3至7天,最長可達12天。許多感染茲卡病毒的人沒有任何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

典型的症狀是發燒、紅疹、關節酸痛,或眼睛泛紅等,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頭痛、后眼窩痛、食慾不振、腹痛及噁心等。

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吉蘭-巴雷氏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併發症。

此外,巴西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近期有愈來愈多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