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人人咖啡店

江世威

文 文 文

江世威:语词的使用不应当被规范

前阵子在面书上流传的一组关于中文规范语词的图片引发了广泛争议,例如把巴刹、水草、巴士等等列为不规范的语词,而将菜市场、吸管、公共汽车等列为前者的规范用语。到底这样的划分有什么不妥之处?以至于引起舆论的挞伐?并且是否真的有必要规范语词的使用?

 要解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厘清图文的原意,也就是搞清楚图中所说的“规范/不规范”所指为何。按照原图出处(I-华教育中心)原本表达的意思,“规范/不规范”其实是指正式的书面用语与非正式的口语表达。这样的区分并没有说后者是不能够或不应该使用的,只是个中的标准确实有疑义。一来“规范与不规范”的区别带有一种高雅与俗气的评价,虽说并未禁止不规范语词的使用,但却是在隐晦的表明“不规范”的用词难登大雅,入不了书面文字的殿堂。但这样的区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使用“围桌”比“桌围”正式,或是使用“有学问”比“有料”来得规范?这之中的标准让人匪夷所思,缺乏合理的根据。

没有评价上的高低

 与其说这些语词之间存在着正式或非正式的区别,不如说这些区别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地方性的,例如“吸管”比较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用语,而在马来西亚则习惯称“水草”。

 在某些写作形式里,例如人类学家的田野叙事,为了能够再现当地文化的真实性,会把当地口耳相传的方言和俚语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此并不存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划分。用词之间或许存在地方性的差异但并没有评价上的高低。

 此番规范语词的争议在于混淆了上述两者(语词的规范/不规范以及语词的地方差异),批评者认为大部分被列为规范语词的是中国的用语,相反的不规范的语词则大多都是马来西亚当地的用语,因此这样的区别对批评者而言似乎有贬低马来西亚用语之意。


 当我们在面对这类批评的时候必须谨慎,因为这类论述具有诱导性,很容易诱使我们思考出“马来西亚人就应该使用马来西亚人的用语”这样的结论,但最初争议的问题是“语词的使用应不应该被规范”,而不是“应该使用哪一种地方用语”,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不属一个地方专有

 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规范语词的区分标准模糊,缺乏依据,并没有充份的理由足以去评价语词的正式与否。虽然语词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但确实存在某种地方差异,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必须小心,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并不存在纯粹的地方性,没有一种用语是仅仅属于一个地方专有的,语词与地方的连结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混杂着来自不同地域的用语,在马来西亚多元语言的环境中这一点更是明显,因此语词的地方性也并非那么绝对。

 不管是“吸管”或“水草”两者都是可以使用的,也都可以用作书面,这之中并没有对错,而具体怎么去使用则要取决于实际的语境。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人人咖啡店

江世威

相关文章

王孙文:走,当兵去!

林楚杰:马华为什么要助选!?

洪亦鸣:大马博客KS左右逢源

王孙文:社会生病别怪疫苗

林楚杰:火箭为阿克马开启静音模式

陈淑韵:让孩子明白事业决策及辍学的关联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