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5日讯/独家报导)百物上涨,大部分家庭的开销也随之水涨船高,尤为食物开销的涨幅显而易见,不论是外食族或在家自煮,许多食材和熟食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就调涨10%至20%,令民众大感吃不消!
若以一般一个人一天膳食需要20至30令吉计算,一个普通两三口家庭单单在吃方面,每月就增加120至540令吉不等,视家庭成员人数而定;大家庭增加的开销就更多。
《中国报》抽样访问2人家庭、3人家庭和5人家庭的民众,了解近期物价高涨对他们的日常开销所带来的影响。
访问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都没有记录各项开销的习惯,唯谈到日常消费如膳食时,大家都能够感受物价高涨后的冲击,钱包真的缩水了。
以外食族而言,在外点的一餐, 已涨价10%至20%,有者说,有些小贩和商家虽然没有起价,但食材涨价,只好减少食物日分量。
在家自煮的人士则说,许多食材都涨价,包括蔬菜、猪肉和鸡蛋等,有些食材涨幅较高,每公斤可达10令吉,也有些食材虽然涨幅不大,只是数十仙,但在天天购买的情况下,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日常用品方面,受访民众都是趁折扣期间一次性囤货,也倾向选择折扣商品,因此没有特别感受到物价的增加,但有观察到折扣幅度没以往那么多。
一般而言,主要家庭开销也包括水电费和交通费,受访民众称居家工作期间的用电量可能比较多,但回办事处上班后就没有太大影响。
交通费方面,大部分受访民众选择打RON95汽油,近期获得政府补贴的RON95汽油没有涨价,因此虽然交通费是一笔开销,但它未对民众带来显著改变。
此外,受访者当中,家里成员较多的家庭,物价调涨使一家的开销明显增加,他们更自我警惕之后的消费需要更节制。
食物分量减少
和丈夫一起生活的张玲玲(57岁)说,夫妇因为忙碌都是选择外食,虽然大部分食物价格没有太大变化,但食物的分量比以往来得少。

“食材涨价20%,但小贩不想增加顾客的负担,所以选择减少餐点的份量。”
谈及日常用品的开销,她说,夫妻两人使用的日常用品量不高,一买就可以用至少几个月,今年从新年起就没有“补货”,因此没特别注意价格的波动。
至于水电和交通方面,她说,近期的水电没有明显涨幅,至于汽油则是一直使用RON95,价格没什么变动。
外食涨价10%
在吉隆坡生活的冯小姐(38岁)指出,她平时都是打包食物居多,外食大概涨价10%。
她和妹妹同住,她有时候也会购买青菜,但价格方面没有什么大变化。
“我同事说马来年饼涨价了,去年家庭式的马来年饼每大罐是25令吉,今年最少要30令吉以上。”
日用品方面,她说,之前有买过一些餐具如碗碟,涨幅大约是10至20仙。
在外租房的她说,这期间租金没有起,至于需要自付的水电费,虽然在疫情居家作业期间有增加,但如今已经回到公司上班,使用量少了,水电费和此前没有太大变化。
子弹排骨涨幅最大
家有三口的陈美安(37岁)说,她买菜时发现菜价和肉价都上涨,其中涨幅最多的是子弹排骨,每公斤涨价10令吉,如今价格每公斤为42令吉。

“我购买女儿爱吃的花椰菜时,发现每束花椰菜价格从4至5令吉涨至8令吉、辣椒从2令吉涨到2令吉80仙,鸡蛋则从30个10令吉涨至13令吉。”
居住在柔佛的她提及,以往和老公在外吃早餐,2个人20令吉就能吃饱,但如今要30令吉才能够吃饱;丈夫在外打包的云吞面,更是从8令吉涨至12令吉。
谈到交通费时,她说,她都是打RON95汽油,价格上没什么变动,丈夫就打RON97汽油,涨幅比较明显。
警惕自己节约消费
幼儿园老师林雪莹(32岁)坦言,近期百物涨价确实让她感觉到开销变得比较大,她警惕自己下个月要有所节制,不要花费那么多。

她一家五口,有时会在家里吃饭,若外食的话,5个人的餐费介于60至70令吉。
“在亚罗士打的咖啡店,以前每碟煮炒的饭或面大概是5至6令吉,现在大约要7令吉50仙,若是普通云吞面以前是3令吉50仙,现在要4令吉50仙。”
林雪莹说,文具方面也有明显涨价,以往1令白纸(450张)的批发价是8令吉50仙,如今需要9令吉50仙,起价1令吉,若大批量购买,也是一笔客观数目。
幼儿园的水电费方面,她没有感觉到有涨价;私家车的汽油使用量则比以往增加,以往每周只需要打一次油,但现在不到一个星期就需要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