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母婴产品 60妈妈疑被骗 还有人收不到货吗?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网购母婴产品 60妈妈疑被骗 还有人收不到货吗?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昔加末28日讯)约60名母亲透过社媒,向一名女卖家,却被卖家以各种藉口屡次拖延,迟迟未获退款和产品,总计至少损失7万余令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4岁华裔女卖家透过社交媒体售卖,却没有按时交货,她多次给藉口拖延,许多买家不断追讨却仍迟迟未拿到货,一些买家见情势不对,纷纷要求退款但不果。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约60名妈妈们网购母婴产品,却被拖欠货物和退款,部分事主决定采取法律行动。

    女卖家的行径让大部分买家相信遇上了诈骗,纷纷报警和向内贸部投报,同时也将此消息发在社交媒体,包括传至女卖家的家乡柔佛昔加末县群。

    截至目前,其中约有37名事主决定采取法律行动,这么包括来自吉隆坡、柔佛、东马等等的事主,总计蒙受至少7万余令吉的损失。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事主于5月订购并已汇款给卖家,但至今只获得一小部分的产品。

    其中一名来自吉隆坡新街场的陈姓事主(29岁),接受《中国报》电访时透露,她于今年1月在月子中心透过小红书,向苏姓女子(24岁)购买湿纸巾和润肤乳的母婴用品,价值354令吉。


    “当时,她说因为海运的关系,湿纸巾会延迟到货,我后来确实拿到润肤乳。我在2月和3月分别再次订购发烧贴和尿片,共335令吉。”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事主收到5个包裹邮寄通知,苦等8个月只收到其中两个包裹。

    “大约5月,卖家在微信团购群里宣布,要将生意转为实体店,这会是最后一轮团购。我再次订购尿片和辅食,花费了1145令吉。”

    卖家又告知,货物到货需要耗时一段时间,由于事主早前收过货,就不介意等待,也没追问。

    陈姓事主说,她前后共有5个包裹,但截至6月只收到其中2个,还欠总值1174令吉的产品未到手。

    “我一直追问其他包裹的下落,也觉得奇怪,我和她所在地(武吉加里尔)距离很近,不可能等这么久。”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她指出,期间她建议亲自到快递中心或到卖家的家取货,但都被卖家以各种藉口推辞。

    事主协商一个多月都拿不到货

    陈姓事主要去女卖家的住家拿货,前后协商一个多月都没下文。

    对方给予诸多藉口,比如她外出不在家,或在布城的家、孩子生病住院、家婆虐待孩子,她要提告家婆、钥匙在助理和丈夫手上,一时间无法交货等等。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男助理无法兑现退款给事主的承诺。

    陈姓事主说,女卖家没有系统化的订单管理方式,对方曾发给她一个文件确认订单,她发现除了5月的订单,之前的订单都已不见。

    “卖家给的理由是她换过很多财政,所以需要时间重新处理,要向我确认哪个需要退款,哪个需要取货。我不想再等了,最后决定全部退款。”

    女卖家销声匿迹

    女卖家在8月初将所有事情交给一名男助理后,从此销声匿迹。

    陈姓事主向该助理要求拿货或退款,助理同样也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答应在本月17日退款的诺言,都没兑现,助理嚣张回应“你要报警就去报警”。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一名声称要协助解决问题的男子,3天后宣布不再插手。

    “助理也说有些顾客怀疑是诈骗而报警,现在银行户头已被冻结,只要银行户头解冻就能退款。据知,该公司拥有2个银行户头,其中一个被冻结,另一个则用于与供应商交易,但里头已没钱。”

    她指出,后来又有一名男子开微信群,声称要帮忙调解问题,但不止没解决问题,结果丢下一句“可能事有蹊跷”就消失了。

    希望更多受害者站出来

    陈姓事主希望女卖家与其家人出面解决问题,也希望更多受害者站出来。

    她透露,她报警并在社交媒体揭发此事后,发现卖家并非初犯,曾有其他受害者借钱给卖家或透过卖家投资产品,同样被拖欠。

    scam baby 网购 母婴产品

    她说,目前团购里有60名买家追讨退款,其中35至37人决定采取法律行动,陆续有人在不同警局和内贸部报案。

    “也有受害者不敢报案,一名来自东马的受害者每月收入只有1500令吉,这次花费了3000多令吉却追讨不回,至今不敢告诉丈夫。”

    事主透露,他们尝试找过卖家的丈夫和家乡的家人,前者立刻撇清关系,后者却让她们根据法律程序。

    另外,直至截稿前,本报尝试联络女卖家的两个电话号码,其中一个手机关机,另一个否认自己是卖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