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心见闻

生命教育

曾广志

觉哀顺变

节哀顺变

生死学

死亡觉醒

文 文 文

◤心见闻◢曾广志在父亲的二次童年中领悟“觉哀顺便”

留个位置给“”,可能远比追求“”的境界来得更实际。

◆曾广志博士

经历疫情期间,父亲无预警地撒手人寰,远在澳洲无法返家奔丧的博士,唯有对着家里的佛台虔诚祈求。佛经中文字,从喃喃声中清晰浮现,华丽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历历在前。在袅袅上升的香烟里,在千年同唱的佛经中,缓缓体认到亲友们予安慰的叮咛:“”。

其实,并非如以往所想的超然物外,曾博士在那段守丧期,另有一番崭新觉察——他推广“”的概念。他希望大家不要再说“”,而是“‘觉’哀顺变”,即接纳哀伤,从哀伤中有所成长与学习;顺应改变和察觉哀伤。

“很多人遇到生死,就会说。不应该这样,应该是,就是说觉察你的哀伤,顺应这个转变,而不是节制。节制是不能够促进顺应的,节制是压抑,压抑以后会反弹。不要压抑,而是要觉察,你唯有通过觉察,才能够顺应。”

身为医学心理辅导师的曾博士提出,“”有四个任务:(一)接受失落的事实;(二)经验悲伤的痛苦;(三)适应逝者已不在的新环境;(四)将活力重新投入在生命之中。

█父亲(右)离去的方式让曾博士看见尊严,也看见自己想要的生命态度。

保有尊严地离去

“死亡必然会造成遗憾,但是我们应努力不让遗憾持续扩张。亲人最乐见的,应该是我们如何努力地,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光明,在生命中延续。当哀伤生起的时候,请面对它、接纳它,开启它为每个人含藏的特质,并把这些特质活出来。这才是送给亡者最棒的礼物!”

提到2021年丧父的经历,博士体会到“肉身缘尽,慧命无穷”。他说,其实死去的人,只是肉体生命跟你的缘分结束了,但是他的精神生命跟你是永远在一起的。

父亲离去的方式,让曾博士看见尊严,也看见自己想要的生命态度。他在面子书上写道:“爸啊,两年前的今天我俩色身缘尽,此生无缘实体再会。你的往生开启了我对生死另一层次的认识,加深了我对未来与你生世续行菩萨道的决心。”

█曾博士痛心地发现父亲早与记忆中的美好告别,唯有用“理解”走进他的世界。

由真心出发走向生死

博士于2001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硕士。其实,他从1998年医学系毕业后,就致力在国内推广。25年前撒下的种子,今天枝繁叶茂。

“如果要向25年前的自己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呢?”

“首先,我会哭!”说完两行泪水在曾博士脸上瞬间滑落……

“我先分享一段我与父亲深刻的对话。2009年,我的父亲渐渐老迈失智,我回怡保看他,跟他报告自己半年来做了什么。父亲听完我的报告,竟然问:‘你认识吗?他也是在做的教育。我儿子做这些的推广,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他!’看着他迷迷糊糊的眼神,痛心地发现父亲已与记忆的美好告别。他依然是我亲爱的父亲,我用‘理解’走进他的世界,藉幽默带来支持的力量。”

严肃的父亲变成一个可爱的大孩子,他和父亲都重温了第二次童年。
 走向生死,必须由真心出发,必须先走入自己,曾博士要向25年前的自己说,努力、努力、再努力!一直都在这条路上,而且永远走在这条路上:“认识生死,其实就是打破虚幻的生命假相与迷思;认识生死,就是诚恳地接受失落和哀伤;认识生死,就是知道生命有限,学习珍惜当下的一切;认识生死,就是认识自己的真心,而真心是有苦有泪、是坦然诚恳、是喜乐光明,更是谦虚而择善固执。”

█参与《自在面对死亡,真诚拥抱生命》国际生死论坛,令曾博士满怀感动的是,看到那么多勇于探索死生议题的参加者。

消融人生之苦

十几年来,博士除了完成医生的学业,更在澳洲再上一层楼,成为医界老师,亦是医生心理辅导师。

举凡医生在工作上遭遇自身或病患的问题,或是在开刀、治疗过程中,面临任何心中障碍,都会透过心理辅导向曾博士请教。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生命里,我只想做那个不忍看到其他人痛苦的事情。佛说苦集灭道,要去消融人生本来的苦。苦的根源,好比我母亲从小多病,在我还没出世时,她选择自杀,所幸她被救回来。像我生长在一个家里有人自杀过的环境,如斯巨大阴影的苦,还有面对亲爱外婆的去世,想念外婆纯纯的爱之苦,但是每当我谈起生死,谈起爱,谈起把握身边的人事物,就可以感受到她的爱仍在我的心中,看到她在我心中对我微笑。

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唤起大家对死亡的觉醒。如此,我们就可以引导“虽生犹死”的人多思考生死问题,并学习如何真正地拥抱生活,就像慧开法师生命永续四句偈:

推广

“反思自己从1998年开始,在马来西亚推广;2001年,在马来西亚佛光协会林玉丽会长的支持下,于全马开设课程,当时的我也没想到25年后,马来西亚会有近500人踊跃参加的生死国际论坛。”博士侃侃而谈。

“当时的心情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必须被推广。我相信所有的工作者都是抱持这样的心态,今天在大家的努力之下,耕耘开创出这个局面。”

“参与《自在面对死亡,真诚拥抱生命》国际生死论坛的这两天,我满怀感动与感恩。感动的,是看到那么多勇于探索死生议题的参加者;感恩的,是促成这一次论坛所有的因缘。”

“在这一次的论坛中,我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团队,如何透过省思性教学法所开发出来的教学架构‘MaRIS’,以及近年来西方所提出的‘死亡识能’(Death Literacy)的概念。我希望能抛砖引玉,透过教学法及识能的架构,让大家更明了自己在生命与死亡的历程中,如何学习与继续提升自己的生死知识与实作的能力。”

“我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前后的感想。我们如何在面对考验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人是‘风雨不同舟’。在面对丧父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肉身缘尽,慧命无穷’;在陪伴母亲的罹癌历程‘日日都会死,天天都要活’,陪伴母亲开刀与住院,其实是让我上了一堂生死实习课。原来面对生死准备,还真的是马虎不得,希望人们平常把握机会思考及谈论生死议题,讲清楚、说明白,接下来就是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

一如慧开法师慈悲开示的“普门慧开,生死自在”四句偈:

常言道:“站在亮的地方看黑的地方,永远看不清楚。”黑的地方是我们对死亡的避忌和恐惧,好比曾博士推广的“死亡识能”,但愿能够达到大家的共识,愿意从周边人的死亡议题中去想一想,愿意走到黑暗的地方,回头看看来时路,便会很清楚!当你开始注意自己,自然会提升健康识能,当死亡识能提升,你就懂得珍惜、放下,而且容易活在当下。

因此,如果想看星星,一定要在站暗的地方,你才看得到、看得清。

█曾博士侃侃而谈。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心见闻

生命教育

曾广志

觉哀顺变

节哀顺变

生死学

死亡觉醒

相关文章

会员文:心见闻|用艺术开一扇门 齐来希望之谷做客吗?

会员文:心见闻|天上掉陷饼如何牢牢接住?农场翘楚以身示教

会员文:心见闻|创意数码绿意园区 引领感官新体验

会员文:心见闻|借成龙湿地成功案例 看见十八丁的美

会员文:心见闻|皮影戏让罕见病患者重见希望

会员文:心见闻|特殊孩子一样能翻转手心贡献社会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