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民意

人人咖啡店

甘德政

文 文 文

甘德政:新村申遗继续延烧

最近伊党国会议员慕达利在国会指出,把华人新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等同于承认共产主义分子的斗争,引来了激烈争论。

 伊党之前也挑过和共产党有关的课题,如2023年指“林吉祥和陈平是表兄弟”,2019年借“陈平骨灰回国事件”大事渲染,更早的还有2005年指马华设立“共产党模式”党校等等,这些记录都可在谷歌搜索。

 伊党议员的说词,表面上是“反共”,看起来“政治正确”,但说白了,目的就是要煽起马来社会长久以来对“马共华人武装力量要夺权”的恐惧。

 这个心理暗示的“远因”,其实是巫统种下的,在马来社会已经根深蒂固。直到今日,任何政党的马来政客,都有强烈动机去炒作马共课题,因为现实环境里就是有这样的仇恨土壤,也有这样的选票市场。


 如何化解?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教育马来政客从意识形态(Ideology)上来区分华人,华人绝非铁板一块,既有左派,也有右派,更不是所有华人都支持共产主义,其实也有很多华人是反共的。

 2005年马华应对伊党指责要建立“共产党模式”党校时,就是向马来领袖厘清党校的设置方案,其实和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无关,而是框架上和国民党的“革命实践研究院”(前身是黄埔军校)类似,课程多是儒家学说和东西方政治哲学经典,根本没有所谓的马列主义共产思想的“洗脑”成分。这个课题随后很快落幕,也鲜有后续争论。

 另外,在共产主义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冷战年代,大部分新村华人普遍被视为马共的同情者或支持者,这些“偏见”常见于英国殖民官员的档案记录,也形成了马来人质疑华人“忠诚度”的根源。

疑虑有所缓解

 为了回应英国人和马来人指责华人“亲共”和“不爱国”,马华当时大量招募华人入伍“新村自卫团”,以实际行动和马共切割。

 根据史料,1954年政府在预算案中拨出120万元给新村自卫团,作为制服、武器及训练的费用。当时全国新村拥有7万名华裔自卫团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村内马华支会的成员,拥有政府发出的证书,装备火力强大的美式武器,真枪实弹扛起保卫家园的责任。

 国家独立前夕,马华在全国各地新村发动声势浩大“反共示威大游行”,集体向英国人和马来人表态,展示“华裔良好公民”与马共“势不两立”的决心。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和马来人对华人的疑虑才有所缓解,然后才有华人参与制宪过程的后续故事。

 这个马华内部流传的“枪杆子出政权”叙事,大部分左派华人绝不承认,认为这是“买办阶级头家政党”的片面宣传,反而证明这是拿洋人军火镇压自己人的“帮凶”行径。

 多年后,很多左派华人还是一厢情愿认为,如果没有当年马华扮演的“汉奸”和“卖华”角色,反殖民武装斗争是有可能成功的。这套左派史观影响了好几代华人,2013年本地电影《新村》剧情是这种史观的具体呈现,其实也在固化大部分华人“亲共”、而新村自卫团是殖民主子“走狗”的迷思。

极大认知差距

 另一方面,很多马来人的历史记忆,与左派华人和右派华人有着极大的认知差距和出入。他们认为,无论是左派“亲共”还是右派“反共”,都是华人自己人在“演戏”,掩盖不了新村拥有“马共黑历史”的“事实”。这种史观,可从巫统、土团、伊党等不分党派都一致反对新村申遗的论调中看出。

 新村申遗继续延烧,没落的马华早已没有话语权,而现今当权的希盟华人高官,如能放下党派分歧和政治偏见,客观地向马来社会展示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或许才有转机。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民意

人人咖啡店

甘德政

相关文章

王孙文:走,当兵去!

林楚杰:马华为什么要助选!?

洪亦鸣:大马博客KS左右逢源

王孙文:社会生病别怪疫苗

林楚杰:火箭为阿克马开启静音模式

陈淑韵:让孩子明白事业决策及辍学的关联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