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马六甲18日讯/独家报导‧摄影)吉隆坡开埠功臣武将之一的,晚年隐居在马六甲浮罗加东,其后裔为缅怀先祖丰功伟业,不仅建造(昌炳)文物馆和积极征求史料,同时也订下每年农历新年家族后裔聚会的习惯。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根据后裔这些年来收集的资料显示,他们的先祖为客家人,生于1830年的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于清光绪十九年或1893年63岁时逝世,距今131年。遗下来自全球逾千子孙后裔。

    87岁的第4代后裔张文吉博士介绍,手下有两位武将,分别是与丘发,离世后,两人晚年便隐居在稻田区,而这片区域建设了纪念先辈的文物馆、供后裔聚会时居住的民宿和田园椰林区。后裔迄今进入第8代。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张炳第4至6代后裔。左起高希强、张贤泰、张文吉、张亚碹、陈振发。

    他说,该家族后裔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包括他本人来自拿加大,也有些在瑞士定居,而大多数仍在国内马六甲与其他各州。每年农历新年是后裔们聚会、相识和互动的最佳时刻。

    87岁的第5代后裔张贤泰说,张家族人这些年在国内和中国寻根,准备把完整资料呈献出来,缅怀的不只是先辈由中国南来的足迹,也希望让人更了解如何成为得力助手的史献。


    “资料显示,于1862年至1874年的12年期间,跟随打拼。之后便来到马六甲隐居至63岁时逝世。先辈留下20余亩田地,迄今仍以种稻为主。”

    文物馆就建在浮罗加东的田园中,四周有椰林包围,绿意盎然,整体环境非常写意。

    在场的有第5代后裔张亚碹与丈夫陈振发、第6代后裔的女婿高希强。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张文吉(左)与张贤泰,到祖坟寻找资料。

    文物馆记贡献
    后裔每年新年聚会

    文物馆馆长陈振发说,文物馆经筹备后,于2020年2月29日的公历闰日开幕。非商业用途的文物馆不但纪念先辈史迹,更大的意愿是保存家族文化,与把的贡献呈献在大家面前。

    他说,由于的记载不多,他甚至亲自到中国增城,与当地的桥联办接洽,唯增城地广人多,张姓人家更是当地大姓氏,所以收集的资料有限,之后才从第3和第4代人开始,通过口述方式记载珍贵的史料。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他透露,早在2004年开始,后裔每隔一年便办一次农历新年聚会,2006年第2次聚会获得300余名后裔参与,直到2012年开始改为一年一次聚会。今年新年出席聚会的后裔也有约300人。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2012年开始,张炳后裔每年的农历新年都举办聚会。

    有3个儿子
    香火延绵第8代

    家族第6代后人高希强说,在中国有一弟,唯记载和文献不足,所以目前难以断定。

    他说,至于在日落洞华人义山墓碑资料显示,共有3个儿子,如今确认的是张长胜,另两人基于墓碑字迹模糊,名字有待日后追溯,而张长胜生有4个儿子,分别是张玉英、张玉发、张玉山、张玉鳞。

    他说,张玉英下的第4代儿子张文泉,张文泉生下第5代女儿张亚碹,丈夫是陈振发。第3代的张玉鳞生下4个儿子和5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张雪娘,雪娘生下第5代儿子高金观,金观生下第6代的他本人。4女儿张吉娘生下第5代儿子邓清辉和第6代的邓荣隆。

    他透露,张玉鳞最小的儿子便是张文吉。后裔已进入第8代,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每一位后裔资料,唯已知家族成员有逾千人之多。

    独家|叶亚来两大武将 后裔建文物馆 张炳晚年隐居黑水港
    高希强(左起)与陈振发,解说张炳第5代后裔 其中一次聚会的珍贵照片。

    改英文拼音避纠纷
    子孙有Chong也有Teo

    张文吉说,先辈的名字拼音为Chong, 但100余年前时面对吉隆坡、雪兰莪苏丹、之间的内战事故所引发的意外,后裔由第3代开始改为Teo来避开乱世纠纷,迄今先辈一些后裔仍沿用Chong,也有些使用Teo,但中文张姓氏不改。

    他说,根据口述和收集的资料,百余年前在中国出生的,约20岁才南来马来亚,后入乡随俗和在英殖民政府人口和姓名管制下,以中文拼音登记为Chong Piang,Chong一直沿用至第3代后裔。

    他透露,后来因乱局因由和避免遭英政府对付,后裔之中有人把Chong改为具有福建音的Teo后,便没再使用Chong,而一些后裔因没涉及纷乱,坚持使用Chong迄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