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国际新闻看阿富汗,你一定对她感到恐惧,因为暴力、杀戮、残害、轻贱女性的种种消息纷至沓来,仿佛阿富汗人都是恐怖分子。
透过社会新闻看外劳,一样的。我曾经在一场演讲里给大家做过实验。当我说“外劳”,请与会者出示字卡,卡上是你联想到的关键词,于是我们看到:恐惧、不安、害怕、破坏、偷盗、偷渡、非法。你一定会对外劳产生排斥、抗拒、远离。仿佛所有的外劳,都是不安分子,而他们其实值得一个还没成为贬义词的职称——移工。
但是透过文学传记《海里有鳄鱼》这本书,我们的观念会被颠覆,灵魂会被拷问:我们什么时候如此专断地对我们所吸收的信息,对自己所认知的观念,如此确认不疑呢?
这本书里的主角恩亚在十岁那年被母亲送走,只为了让恩亚远离塔利班的追杀,只为了恩亚平安长大。自此,恩亚以偷渡者身分,横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穿梭19个城市,足足徒步、乘车、渡海达8000公里,终抵达意大利,并拿到了政治难民居留权。每一站,都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险些丢命,尤其是与小伙伴乘着橡皮圈在那真有鳄鱼的汪洋大海里不断地划啊划,并且,那黑夜里的大海把恩亚朋友的生命吞噬走。只要少一点点信仰,少一点点都无法成功抵达希腊。
历经苦难的恩亚始终谨守母亲教他的三件事:
不吸毒:有些毒的味道很好,好像会在耳边跟你说,只有它能让你快乐得飞上天,但你千万别相信它。
不碰刀枪:就算有人欺负你,侮辱你的回忆,伤了你的情感,辱骂了上帝、地球或人类,你也要答应我,你的手里绝对不握任何枪、刀、石头,或甚至是搅拌稞马耙劳的木头炒杓。假如拿这炒杓是为了伤害别人,那就不行。
不偷窃: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如果需要用钱,就必须自己工作去挣,就算工作很劳累也一样。而且,你绝对不可以蒙骗别人。
这让我想起另一本书——《追风筝的人》,写的一样是阿富汗少年的故事。故事里的主角,阿米尔,他的父亲对他说:“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这些叮咛都充满力量。
恩亚的故事迷人不只是因为这是真人真事,而是他既痛苦,却又充满正能量,既不幸,却被恩亚走出花路。
而上天对恩亚最好的馈赠,大抵就是母子在话筒里重逢,互报平安。
在面对虚无的黑洞里,愿你我的内在世界里有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