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绰绰有余

文 文 文

余佩妮:詐騙集團走在「科技尖端」

早前採訪了一宗電話欺騙案。一名女子接到騙徒來電,因心生疑竇,不斷拒絕對方的各項要求,過程中,她沒有提供本身的電子轉賬戶頭密碼和私人電郵等重要資料,但不法分子還是以高科技電話駭入其戶頭,連線及轉賬。

 聽了很驚悚,這麼容易就被入侵了!此事也再次證明,手機很方便,很迅速,但伴隨而來的危險性,也增高了。

 也疑惑,民眾在接到所謂的金融機構或銀行單位來電時,應如何回應才正確,以確保不受騙?

 筆者便常收到各類來電,對方聲稱來自金融機構或銀行單位,指筆者欠下信用卡卡債、貸款等,內容“奇怪”。從各管道了解到,民眾應即時拒絕對方,不讓這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然而,一般上在未確定對方是否真正的金融機構或銀行來電時,我們都會先禮貌聆聽才拒絕;以上述電話騙案看來,不法分子是在目標人物聆聽來電期間,已可直接連線后者的銀行電子或網上戶頭,直接進行網上交易。


 旁人給我的建議是,接到任何自稱是來自金融機構或銀行單位來電時,應一律蓋上電話,並直接到有關銀行或金融機構查證;記得,是一句話也不多說,直接蓋上電話,以防有詐。

科技的風險

 智能手機提供了各種功能,讓人們幾乎可以處理任何事情,包括銀行事務,但也為詐騙分子,打開新的大門。

 很多銀行開發手機應用程式(Apps)給客戶使用,但這些手機應用程式可能會被木馬化或變成惡意下載程式;網絡犯罪分子可以通過人們的智能手機,偷取儲存在裡面的資料。

 不法分子也能劫走銀行發送到客戶智能手機的認證系統中一部分的短訊,也有惡意軟體可通過智能手機來偷資料;據稱網絡犯罪分子也可發送短訊,提供誘因來讓人們回應帳戶號碼、用戶名稱、密碼和其他個人資料。

 科技雖然為人們帶來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風險,當中有很多安全性的缺點。

 返回最原本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對話及運作方式,是最消极的作法,但對很多人來說,卻是最安全的方式。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绰绰有余

相关文章

余佩妮:巫统掌握了主动

余佩妮:M40再次被边缘化

余佩妮:仕林补选看马来政党

余佩妮:你吃饭,我买单

余佩妮:闪电大选若隐若现

余佩妮:做教长不能横冲直撞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