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今日北馬頭條】讓友族生掌握學習內容 微小教師國語授課

文 文 文
中華學校擁有65年校史,學校華裔學生人數逐年減少。
中華學校擁有65年校史,學校華裔學生人數逐年減少。

 (亞羅士打26日訊)微型華小教學“變質”?鑒于華裔學生來源短缺,友族學生增加,中華華小教師被逼使用國語授課,讓不諳華文的友族生,更易掌握課本內容。

 吉北伍佰廊的中華華小,全校共有40名學生,巫裔和暹邏裔學生各佔9名,友族學生佔了45%。

 中華華小校長溫碹根今早在校禮堂與董總舉行交流會時披露,中華華小面對華裔學生來源逐年減少,巫裔和泰裔學生卻有增加的現象,導致教師必須以國語授課,且需構思以最簡單和明白的語言,讓學生掌握課程內容,尤其華文。

 “不諳華文的友族學生,只好用死背方式寫作文。”

 她說,該校一名巫裔裔生,因與班上學生無法溝通,每天都很不開心到校,因聽不懂看不懂華文,影響學習能力。


 “不過,校方在言談中發現對方是名聰明的學生,經一番努力解說,對方家長最終同意讓孩子轉入國小。”

可推出“優惠”吸引報讀

 溫碹根說,校方很欣慰,這名學生進入國小就讀后,人也變得很開朗,成績保持在前三名,化解該名學生家長對校方存有的誤會。

 她說,因友族學生在掌握華文媒介語能力面對障礙,間接影響校方的小六檢定考試的表現,分別2015年為0%及格率、2016年16%及2017年超過62%(華裔生佔多數)。

 董總主席天猛公拿督劉利民不贊成以華文為媒介語的華小,改用國文教學。

 他說,面對華裔學生來源短缺,學校董事會要發揮功能,如一些學校推出“優惠”,載送孩子上學放學,或以學校成績表現,吸引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就讀。

部分家長視華小為“托兒所”

 溫碹根指出,部分巫裔家長把中華華小視為“托兒所”,放工后傍晚五、六時,才順路到校載孩子回家。

 她說,過去,有五、六名家長每天在下午五、六時放工回家途中,順路載孩子回家。

 “在校方不斷與家長開會討論問題后,目前只剩一至兩名家長,仍無法按時載孩子回家。”

 她坦言,孩子逗留在學校,學校教職員皆感到擔心,尤其孩子們的安全,所以在會頻密致電要求家長載孩子回家。

 她續說,巫裔家長也一樣往外發展,把子女交由公公婆婆撫養,而年老長輩都無法教導和監督孫子的學業,造成學生成績不佳。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