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馬華文學的困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溫任平:馬華文學的困難

    我在面子書上主辦過三次的現代詩競寫,正在進行的是現代散文競寫,2017年2月21日開始,3月21日截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這幾項工程從2014年下半年迄今兩年半,我看到網絡馬華文學界令人心酸的萎弱。寄來的詩多是斷簡零篇、散文分行、政治口號、文宣廣告。當然也有人把五七言絕律寄過來。有些年輕人走得太前面,寫的是他們自己也未必看得懂的混沌囈語。

    于是詩社帶進了戴大偉、陳浩源、周偉祺與吳慶福,他們都是40來歲的少壯派。戴大偉與周偉祺先后逝世,我的心其實死了一半;我甚至有過尋死的念頭。戴周兩人的遺著(詩集)先后出版,我才放下了心理包袱。慶福求知慾強,學習動力大;浩源敢于實驗,題材與技巧兩邊著力。可是詩社畢竟少了些新血。

    在這過程中,我漸漸看出馬華文學發展面對的癥結,我們的漢語水平,在眾人不知不覺間,輕微而持續的下降。國內華人政黨領袖,還加把力,說些:“其實華文不必學得太好,能表情達意就行了。”純粹實用主義的觀點,完全沒有遠見。他/他們忘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

    原諒我直率的說,我們的中學、學院的華文教師大多不知文學為何物。“華文”科的試卷一寫篇作文,一封公函(應用文)。“中國文學”的考試範圍,包括從春秋戰國到白話文運動的文學史。


    如果今年的考題出了唐詩,明年很可能出宋詞(唐詩可以放在一邊)。2017年的考題出漢賦,2018年出詩經、楚辭的機會大增(同理,漢賦可以撂下不讀)。“文學”與“文學史料”幾乎同義,文學創作(creative writing)根本無立錐之地。

    “華文”科的作文,一個半小時寫800字,“時光荏苒,一年一度的運動會……”,起承轉合一篇千字文就出來了。作文是composition,散文是抒情述志的prose也可以敘事說理的essay,與八股作文,完全不同層次。散文或娓娓道來,如訴家常;或移情入景,借物起興。

    馬華文壇以作文為散文

    余光中不見了一頂帽子,寫〈失帽記〉,竟然寫出他與亡父一生的“恩恩怨怨”。他失去的是父親的帽子,余光中這些年戴著的正是這頂舊帽。宣紙上一滴黑墨,暈染化開成樹成椏,拉上去成了穹蒼極處一隻烏鴉,讓墨落下卻成了還在抖顫的荷花。

    馬華文壇,一路走來,都以作文為散文,作者自資出版個人散文集。書出版之后,儼然以散文家自居。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1968年我出版的第一部集子《風雨飄搖的路》,收入我在中學時代(初中三到高中三)的作文。由于那些作文均曾先后刊載于報章文藝副刊,我自然覺得那是“文學作品”(散文)。《風雨…》付梓之后,自己都覺得已躋身馬華散文作家之林。上個世紀60年代,北馬、南馬、中馬的作者群,都是以這方式冒出來的。

    這裡牽涉到各報文藝副刊編輯的文學眼光,他們對文學的品鑑能力。由于話題會得罪不少人,只能點到為止。作者、報刊雜誌、編者構成的文學體制,有很長的時間還分不清楚“是詩”“非詩”、“文學”“非文學”。幾十年來,報章文藝副刊需要的是健康食品、勵志故事,一切主題正確先行。

    馬華文學的困難,筆者交代的只是冰山一角。僅僅是哪么的一角,已足夠暴露我們的窘迫了。(2017/03/0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