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瑞雲:華文科“逃兵”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蕭瑞雲:華文科“逃兵”

由於大馬政府考試的華文科,越來越像是古代秀才考狀元,考到A極不簡單,要及格也困難重重,因此,驚動了熱愛華教的華團組織,聯合探討並向教育部提呈備忘錄,提出4大要求,尋求解決方案。



其實,除了當局探討與公佈切分準則之外,有幾個要素也是值得我們去深入解析的。

★華人何苦為難華人——華文科出題的是華人教師,應該向大眾解釋,出題的水準與標準在哪裡。雖然常有說法,用意要學生不要讀死書,而出“天馬行空”、答案又可以是艱澀難解的題目,這些出題老師,大概的確中文造詣高,卻缺乏教育評估出題的全面技巧。

再者,改考卷的亦是華人教師,是否是鐵筆無情,把關嚴謹得密不透風,造成分數低落?這些都不曾與有關出題老師對談過,所以關於政治因素或華人為難華人的說法難以胡亂下定論。



母語情意結

★華文科“逃兵”的隱憂——華人想不通,為何非母語的馬來文、英文,孩子都有能力考A,自己的語言卻一A難求,甚至差不可言,這個事實,嚇退了孩子報考華文的決心,很多父母也擔心影響總成績,支持孩子當華文科“逃兵”。

想深一層,為何較少吵歷史、地理、數學等沒考A,可能是根深的母語情意結,讓我們對華文科抱著更高的期望;更何況,因擔心孩子馬來文與英文考不好,大部分父母都會讓孩子補習,卻未必有讓孩子補華文。

★考A不能靠死讀——新一代的閱讀風氣,與過去有了很大的差異,尤其是進入網絡時代,孩子們接受資訊的時間多過閱讀,且看的多是簡短或圖文的書籍,這與舊時看《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大有不同,肯定中文水準會趨向更簡單平實的方向。

尤其,通過上網獲取資訊後,許多孩子及青少年都沒有閱報的習慣,真正吸收華文只有靠上課,而華文掌握是需大量閱讀高質量的文字,才能真正提升的。

當然,以上是純以教育出發點的探討,假如要加入政治角度,這個課題可以永遠沒完沒了地糾纏下去,華文科“逃兵”也會越來越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