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逾百科学家 远征北极 研究气候变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9国逾百科学家 远征北极 研究气候变迁

    (特罗姆瑟21日综合电)来自19国的逾百名科学家周五(20日)从挪威北部港口特罗姆瑟出发前往,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极地远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团队要在被视为“全球暖化震央”的住上一整年,研究大气、海洋、海冰、生态系统和自然界之间的交互影响,以了解气候变迁如何影响极地地区和全球。

    团队领导人、大气科学家雷克斯出发前在挪威召开记者会说,“是全球暖化的震央,是我们这个星球暖化最快的区域,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至少两倍”,但是有关圈详细气候资料极为欠缺,使得目前的全球气候模型还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希望藉由“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极地研究远征”探究气候系统,为减缓气候变迁所需之政策决定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

    团队领导人雷克斯(左2)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的问题。(欧新社)
    团队领导人雷克斯(左2)在记者会上回答记者的问题。(欧新社)
    “极星号”破冰船航在挪威特罗姆瑟港口整备。(欧新社)
    “极星号”破冰船航在挪威特罗姆瑟港口整备。(欧新社)

    这项极地研究任务耗资1亿4000万欧元(约6亿4493万令吉),研究团搭乘德国阿弗瑞德.韦格纳研究所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的“极星号”破冰船航越2500公里,花1年时间在中心随冰漂流,期间将由俄罗斯、中国、瑞典的4艘破冰船和飞机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轮替。

    尽管行前花了8年时间筹备,但在极地被厚达至少1.5公尺的冬季冰层包围、摄氏零下45度的酷寒、以及长达150天永夜等,仍充满许多不可预测性。雷克斯说,研究团将与世隔绝,离最近的人群有1000多公里,“不知道从现在起一年后,我们会身在何处”。


    德国研究船“Polarstern”将在北极区逗留一年。图为该船2013年停泊在南极。(欧新社)
    德国研究船“Polarstern”将在北极区逗留一年。图为该船2013年停泊在南极。(欧新社)
    科学家2013年在北极进行塑料污染相关研究。(欧新社)
    科学家2013年在北极进行塑料污染相关研究。(欧新社)

    世界环境清洁日
    全球逾160国响应对抗垃圾

    世界各地周五(20日)出现大型气候变迁抗议活动后,全球数以千计志工周六(21日)手持网子和垃圾袋在海岸净滩,并在公园和河岸等地清理环境,这波捡垃圾的活动凸显全球庞大垃圾量。

    世界环境清洁日为每年9月的第3个周末,从菲律宾、台湾到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环保人士响应,而全球数以十万计民众参与示威和相关活动,要求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年轻人一直位于这场运动的最前线,大批学童周五响应为气候罢课的全球活动,瑞典环保少女桑柏格说,这“只是开端”。

    主办单位说,周五约有400万人挤爆世界各地的城市街头,堪称是历来最大一场抗议暖化对地球构成威胁的活动。

    桑柏格号召为期一周的气候行动从周五展开,她和数百名年轻环保运动人士周六在联合国出席气候峰会。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世界环境清洁日是Let’s Do It基金会发起。法新社报导,Let’s Do It基金会指出,去年有157国1800万人响应世界环境清洁日,今年则有160多国参加。

    据报导,Let’s Do It是2008年在爱沙尼亚开始的一场民间主导的群众运动,当时有5万人在5小时内团结合一地清扫整个国家。从那以后,Let’s Do It开启了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迄今为止,已有近140个国家和2000万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志願者周六響應世界環境清潔日,到馬尼拉海邊清理垃圾。(法新社)
    志願者周六響應世界環境清潔日,到馬尼拉海邊清理垃圾。(法新社)

    全球化战场
    气候变政治角力

    本世纪末要达成巴黎协定目标,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摄氏1.5度,时间已不多,除科学界持续努力,文化界也透过策展让更多人有感。台湾明年台北双年展就以“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外交新碰撞”为题,探讨当前气候变迁面临的政治情势的影响。

    明年双年展策展人、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周六在北美馆以“迈向新气候体制”演讲。他直言,不同的人谈起地球变迁之分歧,就像桑伯格出面呼吁成年人采取行动,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2017年退出巴黎协定,认为排二氧化碳并不会威胁环境,“桑伯格与特朗普,显然就不住在同一个星球。”

    他认为,地球的变动不只有气候,也具有政治情势的影响,因此人类不单只面对气候,在全球政治情势下,气候也成为复合式议题,本届双年展要谈的就是政治与气候的连结与不平等。

    拉图以电影“惊悚末日”中两个行星撞击为例指出,全球化巨大的压力就像一颗较大的行星,势必会与地球发生撞击,“我们想要全球化、积极扩张之余,却没有理解地球的限制在哪里”,也势必造成碰撞。但无论在现代或下一代,当地球无法乘载时,人们所剩余时间已不多。

    2020台北双年展明年10月24日展开,策展概念强调,当今人类对生态议题有着严重的对立,是无从掩饰的事实,除了对愿景的冲突,更关乎认知这个世界“组成特性”的差异。盼能转化冲突与分歧为具建设性的对话,透过展览、工作坊、研究计划,将美术馆转化成一个能让来自不同“星球”观点交会的新形态外交场域。

    文:综合报导
    图:欧新社
    视频:YouTub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