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诗于我的陌生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子木:诗于我的陌生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想念居銮起风节还有南边有光,那些有关文学的人事物。之前在和兄长聊起读诗,继“知识焦虑症”之后,再次从他那习得新词汇—“文学的贵族化”与“文学的陌生化”。

    读诗的机遇,由席慕容的诗作开启。《一颗开花的树》里字字珠玑,起始的短短几句—“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就已扣人心弦。在那个自诩最美好的年龄,倚墙而坐,书写着的笔记本上是前桌窗边透进来的光。看了动人的诗句,也起了动笔的念头。

    那时候加入华文学会,里头有位笔名为“追风诗人”的学长,专研写诗。当下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学长怎么在散文为主流文体的大环境下,执意写诗。后来玩着网游仙境传说,弓箭手里二转职业里新增了吟游诗人一职,总会令我想起那位写诗的学长。

    凡写作者,我想或多或少都有过想当诗人的期望。写诗,是一种浪漫。而诗人称号,似乎与身俱来自备光环。我们或许都尝试写诗,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坚持下去。也许写诗需要天赋,潇洒自如毋需质疑自己所写的诗。我尝试过,但无法断定那是诗与否。就有人严厉批判别把散文断了句,去了标点符号,就称之为诗。而自己写的,是否就在那个范畴?


    我有一位多年的老同学,偏爱一个极有诗意的句子—“蒲公英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大地的不挽留”。其对应的是在我们那个写作时代里,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叶子的离开,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对我来说,那也是诗。往后的假牙诗集《我的青春小鸟》,就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诗的印象。

    而我往往是懊恼的,面对那些读不懂的诗,不知所措。诗读得不多确实是一回事,但得知了这与“文学的陌生化”息息相关之后,倒是松了口气。后来想想,我貌似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之前思考过逛艺术展的相关想法也能套用在此。

    我想读诗恰如欣赏艺术,不能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妄想窥探诗人的隐晦。撇开鉴赏所论及的专业学识,系统与学术性地解读,凡人如我仅需随心去感受即可。读得多好读得少也好,只要能再此读到能触动自己的诗,那便是极好的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