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发物资 贪念掀乱 黄国辉:领养方式更有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派发物资 贪念掀乱 黄国辉:领养方式更有效

    (吉隆坡30日讯)疫情下找吃难,衍生了以解民困;但美国心理学会会员黄国辉指出,受到多种心理因素影响,引发种种或派发物资的乱象,如民众争先恐后、多拿或浪费物资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因此他建议善心人士,通过领养个人或家庭的方式协助有困难者,避免有关乱象继续发生。

    他向《中国报》说,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困难者对未来的不安和恐惧,担心善心组织派发的物资不足,可能拿不到物资,以及人的贪念使然,即便不是很需要,但会多拿一些物资,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黄国辉
    黄国辉

    “第3就是贪小便宜的心态,好像有钱人购物时,能获得些许折扣,或多拿些赠品会让人比较开心的情况,与经济能力无关,是一种心理满足。第4是避免亏损、吃亏的心态。

    “还有就是从众心理,困难者受到别人影响,看到前面的人拿两、三包物资,都没有问题,那自己也拿3包物资,队伍后面的人看到也会越拿越多,引发羊群效应。”


    黄国辉说,贪心和贪小便宜的人会受到摆放物资的情况影响,若的物资摆满,这些人就会抱着不拿白不拿的心态,认为物资还有那么多,即便多拿也不会影响他人,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他强调,通过领养方式协助困难者,让他们在被领养期间不必担心食物问题,让他们利用这期间发展其他求生技能,也可避免浪费食物或物资,并长期跟进困难者的情况,一旦情况有好转,他们或自动通知善心人士,转让他人受惠。

    他提及,领养方式能与困难者建立良好关系,若困难者遇到难题时,或会向领养者倾诉,可避免如轻生等社会问题,且把物资送上门给领养家庭也可减低染疫风险。

    遵守助人基本礼仪

    黄国辉指出,善心人士在协助困难者时,应该遵守助人的基本礼仪,即尊重对方的私隐,避免他们遭到心理伤害或被标签。

    他说,协助困难者时拍摄照片或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可达抛砖引玉之效,也可向捐助者交代情况,但不能忽视这些行为对困难者的伤害。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他举例,若有人在几年后谈及困难者当初升白旗求助,或曾为他们提供帮助,又或是拍摄小孩领物资的情况并上传至社交媒体,该名小孩长大后,其接受物资的照片被翻出来,这些都会对困难者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当然有人会说穷到没饭吃,还说什么自尊心,但有些人可能只是在疫情期间比较辛苦,过后就捱过了。

    “贫穷不代表没有自尊心,若会被公开身分,自尊心较强的困难者或宁可挨饿,也不愿领取物资。”

    他认为,若要上传照片和视频,可使用卡通贴图遮挡受惠者的脸,若送物资上门也要避免拍到可辨认受惠者住处的蛛丝马迹;除了不公开及口传困难者的身分,遇到困难者时也自然对待,那他们会心怀感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