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史光宏:有效反馈,聚焦学习并促进学习——读《学习评价7策略》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郭史光宏:有效反馈,聚焦学习并促进学习——读《学习评价7策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反馈具有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责任感和自我调节的效力。我们提供的这种反馈可以改变课堂文化,使学生能像学习者一样思考和行动,而不是挖掘分数或完成作业的机器。有效反馈鼓励学生像学习者一样思考和行动,从而引发深度学习。”——美国教育测评专家简查普伊斯(Jan Chappuis)

    学习路上,课程为学生指明方向,教学带学生走向目标,评估让学生知道身处何处、如何缩短与目标的差距。这趟旅程,学生必定会进行各种练习、参与各种活动、完成各种任务。过程中,老师也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针对学生表现给予反馈。于是,反馈的内容和形式就成了重中之重,直接影响著学生如何看待当下的学习和后续的调整。

    放眼教育现场,老师给予学生的大部分反馈是怎样的?有时,是分数:80分、60分、40分……有时,是等级:A、B、C……有时,是只字片语:好、很棒、再努力……有时,是勾勾、叉叉、圈圈……反馈给是给了,但成效如何?老师的反馈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推动接下来的策略调整了吗?

    坦白说,我们的反馈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学生只从分数和等级上获得自己水平高低的片面印象,高分高等者欢欣雀跃,低分低等者沮丧失落。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问题在于,用分数或等级作为练习作业的反馈无法传递学生理解和未理解的详细情况。等级不是真正的反馈,而是成就水平的终结性评价和判断。等级并没有描述作业的质量。


    因此,《学习评价7策略》通过策略一和策略二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之后,策略三即为:在学习进程中有规律性地提供描述性反馈。是的,不是分数,不是等级,而是“描述性”反馈。在描述性反馈中,老师具体点出学生成功掌握的部分,明确引导学生关注还未掌握的部分,帮助学生解决“我现在在哪里”的问题。换句话说,有效的描述性反馈由与“前进”和“如何前进”有关的信息组成。

    以小学高年段写作教学为例。如果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以‘总-分-总’的结构书写说明文,段落分明地介绍一件物品”,当学生交上习作,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针对文章结构给予描述性反馈。“开头和结尾做到了前后呼应,只是中间的几段内容略显重叠混乱。建议重读第三段和第四段,看看哪些内容不符合段落重点,应当重新安排。”“开头第一段为接下来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充分概括了重点内容。注意结尾部分,看看怎么样才能有效总结之前提过的内容,突出物品的特点。”类似的描述性反馈,一方面让学生看见自己做得好的部分,一方面助学生修正做得不够好的部分。

    给予描述性反馈时,老师不妨自问:学生能够根据这个评语采取行动吗?毕竟,给予反馈不会带来进步,基于反馈采取行动才能进步。而促进学习,才是反馈的目的。总的来说,有效反馈必须具备以下特征:具体描述,而非抽像评级;引导思考,而非代替思考;促发行动,而非止于反馈;聚焦学习,而非评价其他。至于实际操作方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学习评价7策略》,里头介绍了诸如:“星形和台阶”、“那很好!现在这样做”、“评价对话录”和“同伴反馈”等做法,相当实用。

    反馈不只对即时学习有影响,如果做得好,还将对学生产生长期影响:牢固的自我效能感。好的反馈能为学生建立一个充满希望的愿景——“我认为我能够做到”,而非树立忧心忡忡、听天由命的观念——“我希望下次的运气能再好一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