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文史杂栏

胡宇

文 文 文

胡宇:单靠运动就能够减脂吗?

网络普及的今天,减重科学已被简化成简单的模型。这些模型通常把人体比喻为汽车引擎,每天摄入的食物则是所谓的“燃料”,人们需要通过大量运动来提高新陈代谢,一边有效的燃烧燃料,而多余的燃料则将转换累积成脂肪。但人体经过数十万年演化,已变得异常灵活并能够对人体摄入的食物,以及活动做出各种反应,所以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简单……

人体在经过演化后,已经进化成新陈代谢引擎会转型和改变,会为增加的活动成本腾出空间,最终使每日能量消耗保持在狭窄范围内。每当有人想通过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时,人体就会自行降低体内其他非必要的能量消耗来达到平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剧烈运动以后,都会出现饥饿、疲劳甚至是瞌睡症状。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国家,那么其流通货币就是卡路里。可是身体一天能够燃烧的卡路里是有限的,如果在一项任务上花费大量卡路里,那么就不能在另一项活动上耗费太多。每当人们在计算某项运动上时常会忽略看不见的消耗成本。这些消耗成本通常是人体内各器官必须燃烧以保持运作的卡路里能量。据研究,心脏每小时只需要燃烧八卡的热量。人体中最耗费热量的器官是肝脏和大脑,这两个器官每天平均需要耗费大约600大卡。虽然适当的运动能保持身体健康,可是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反而会使身体变差甚至是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书名:燃 作者:赫曼庞策 出版:方舟文化

脂肪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有氧运动不能有效帮助减脂,除了人体先天性的限制,另一个原因是人体脂肪燃烧能量的速度并不等于所燃烧的总量。虽然燃烧能量的速度会随着运动的速度而提升,可是每单位距离燃烧的热量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跑步五公里与行走五公里所燃烧的脂肪并无任何重大的差别。除此之外,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体力活动所需的能量成本是比一般人想像中更小。

当然,运动还是十分必要的。剧烈运动能帮助血液循环,使血管保持开放,维持弹性,避免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情绪、压力甚至帮助忧郁症。人们在运动时,必须牢记运动不是增加每天燃烧的热量,而是倾向减少其他活动的能量。运动也是在能量受耗的情况下,维持减重后体重的手段。

人们该如何有效减脂?这就必须从食物如何转化为脂肪说起。在西方有句老话,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这并不是老生常谈,而是人体实际运转的方式。人体里的每个分子,每一斤骨头和肌肉都由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碎片组成。当人们开始咀嚼食物,人体会把耻吃入的食物分为三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每种营养素都有自己的路线:消化,建造和燃烧。

在现代人类的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占据很大的百分比。人体之所以会渴望碳水化合物,是因为它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一旦被身体吸收,就会化为糖分吸收到血液之中。流淌在身体中的糖分只有两个去处,要么当成能量被燃烧,要么被储存起来备用。可是在漫长的人体演化中,身体对所能容纳的血糖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一旦满了,血糖就只能当成脂肪被储存起来,而人体能够储存的脂肪数量几乎是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当人体开始储存大量的脂肪时,问题就出现了,过多的脂肪会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是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能量不平衡体重升

蛋白质则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同,它们不是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建造和重建肌肉,因为它们每天在分解。这也是为什么想要增肌的人必须加大蛋白质的摄取量,因为运动会加速肌肉分解,所以如果不增加足够的蛋白质来补充每天失去的量,那么无论怎么加大阻力重训,都难以增加人体中的肌肉比例。可是,由于人体并不能储存蛋白质。如果摄取的蛋白质过多,那将会通过尿液排出。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上,所摄入的营养素最终只为了达到一个目的,燃烧。人体燃烧脂肪的方式也逃离不了物理学上的定律。人体通过吸入氧气来燃烧脂肪,而所燃烧的脂肪则会经由空气离开身体,由肺部排出。当了解食物与脂肪的转换运作之后,其实减脂看起来并不难,只要吃入的卡路里比燃烧的热量少,那么不足的部分就会透过燃烧储存的脂肪来满足能量。作者也指出,没有所谓的合理饮食法则,任何食物只要没有被燃烧,不管是来自淀粉、糖或脂肪,都会在身体里变成多余的组织。

最后,体重增加是一个能量不平衡的问题,这是由于吃进肚子的卡路里比燃烧的还多。虽然人们对于燃烧多少热量无能为力,可是却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来解决体重问题。只要能够摄入足够健康加上少许的热量赤字(calories deficit)并配合运动以改变身体燃烧脂肪的方式,那将代表健康生活和疾病缠身之间的区别。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文史杂栏

胡宇

相关文章

文史杂栏|林淑可:从失去转变为没有的过程 读《没有女人的男人们》

文史杂栏|俐彦:探索社会的禁忌——《我有一个关于不伦的,小问题》

文史杂栏|林淑可:奢侈容纳了生活里的可得与不可得——读《感觉有点奢侈的事》

文史杂栏|俐彦:生活型态的多元想象——读《两个女人住一起——非关爱情的同居时代》

庄清: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思考

庄清:芒格之道的革新反省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