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归真◢沈明信(佛教《普门杂志》 总编辑):星云大师的小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云归真◢沈明信(佛教《普门杂志》 总编辑):星云大师的小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佛门有一个传统,称高僧为“大师”,也不例外。

    在近代佛教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创举,足以称之为“大”师。然而,对我而言,之伟大,是在生活中很多的“小事”显现出来,尤其是平日里待人接物之际,他的慈和宽宥,他的通情达理,他的处处为人设想。也因为这样一颗“待人以善”的心,为此,大师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如沐春风。

    听佛光山法师们的转述:有一回大师在海外云游弘法,回到饭店时已经非常夜了,这时才要放洗澡水。大师把一条毛巾接在水喉上,而这样水便沿着毛巾流下,不至于发出声响而影响他人。这一份处事的细腻和用心,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佛光山的待客之道,最基本的便是奉上一杯“佛光茶”,就连一杯奉客的清茶,大师也有一番讲究。他要求弟子奉予客人的茶,不能太淡,而是要浓一些,要让客人感受到待客的真情切意。再有斟茶只能七分满,奉茶的时候手指勿要触到杯口,诸如等等,这不只是单纯一杯茶,而是对每个人,都待以礼敬、都给予供养。


    2009年,国际佛光会在马来西亚的邮轮上召开会议,由于行程紧凑,加上空间有限,前来采访的记者人数又多,大家挤在一处,难免有点紧张。大师到场一坐下来,在一轮激烈的闪光灯之后,老人家一脸笑容灿烂,盛赞大马的景色,尤其是乘船一路行来,看到两岸风光明媚,让人流连忘返。

    此话一出,在场的大众都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松弛下来。我当时也在船上,邮轮在马六甲海峡航行,因为离岸遥远,实际来讲真的看不到什么“两岸风光”,加上大师因为糖尿病眼睛钙化,视力不佳,也应该看不到两岸景色,我想他老人家是用心眼在看,而且看到的是人心。

    在公众的视野,大师好似总被一群弟子、信徒簇拥着,手下办事的人很多,凡事不必亲力亲为。很多人不知道,当大师“亲力亲为”去办一件事的时候,其坚毅和格局是无法想像的。早年的佛光山,每年办春节的平安灯会,因为停车位不足,为此交通异常拥挤。

    后来因缘俱足,在佛光山山脚下购置了一块土地,建成停车场,赶在过年之前铺好沥青,准备启用。来到年除夕这一天,万事俱备,大师在和交通组的义工们讨论指挥交通的事项时,发现停车场没有格子,信众的车子停在此处,依旧会乱成一团。

    这个时候已经找不到工人可以帮忙,于是大师托人买了油漆,带着长尺,自己动手画起停车格,一直忙到凌晨时分,总算大功告成。我想,很多人没有想过一名出家人,要自己动手画停车格,至于一般人的办事准则,更是“凡事不必这么麻烦,能省则省”。但对于大师,只要是为了佛教、为了大众,就算是再小的事,他总是用尽心力去做。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有一回,我在台北采访台湾知名女作家陈文茜,谈到她与佛光山的因缘。她说,台湾发生八八水灾,山区里的原住民因为家园尽毁,住到佛光山,这里成了临时的庇护所。山区的小朋友们因为生活习惯之故,常常在户外便溺。法师们为了维持佛寺的整洁,不得不于定时定点用水管冲洗。

    大师知道了,便阻止弟子们:“应该要向山区的同胞们学习,尿骚味算得了什么,怎么能让人有寄人篱下之感?”陈文茜为此感动万分,她说:“客人来我家弄脏厕所,我可以不恼,但是要我不冲水弄干净,我办不到。”

    总括日常生活的这些“小事”,无一不体现了四给的精神:“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可以说,大师为了佛教、为了大众,“给”了他的一生。如今,他的肉身住世缘尽,他的精神却春风化雨,给予我们一股又一股的正能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