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萝夏:年饼风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亚萝夏:年饼风情

    人家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居住的城市新村区,春节的气氛先由巴刹“温馨提示”,先推出各式“年饼”打头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饼大概是南洋国家人民的独有名词,因为需要这个寓意特别的名词。我们这儿的年饼实在多姿多彩,什么中国香港台湾都比不上,他们新年的“年饼”实在比不上我们的年饼品类繁多。他们肯定不会有马来风味与印度风情的可口小吃,也肯定也不会在一个区域就有闽南人、客家人、广东人、海南人的食物。旅游口号大可是——来南洋过年,人人过精彩年。

    已经买了五种年饼,还在订着五种。目前手上有二种不同的黄梨饼,一种是类似西洋风味的酥卷,一种是类似台湾的凤梨酥饼。马六甲的亲人会带给我真正的娘惹黄梨饼,这才是南洋最先也最有风味风格的黄梨饼,它的格式也真的是饼。现在也少人制造,可以理解的,因为功夫繁复,全手工,带着南洋娘惹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的细致风味。

    现在马六甲的亲人也不造黄梨饼了。因为像歌儿唱的“时光催人老,啊…”以前新年前就会先回去,也是家里各亲戚做年饼的“台柱”之一,如今大概只能“客串”。尽管现在有最方便的烘烤炉,想想以前改装食油桶的“古法烘烤炉”。

    年年都会买具马来风味的“苏粉饼”。一来喜欢吃,也大概是情意结。童年最先学会的年饼就是这种“苏粉饼”,这是“易学难精”的年饼,大多数的缺点是“苏粉”炒得不够轻,就是没有下功夫,草草炒一下了事,苏粉还含湿气。要炒得它轻飘飘可以在空气中飞扬。


    记得小学时在C老师的家吃过仿佛小石头的苏粉饼,教她的人缺德,没有教她苏粉要先炒过这一重要关节。我那时算是制造年饼的小高手了。

    油炸年饼

    我性情疙瘩是出了名,以前别人家造的年饼我是不入口的,例如广东人的花生碎炸角子。因为我只吃第一锅炸的,最多可以“退让”到第二锅,那是因为自己的胃对回锅炸油敏感”。

    这种油炸角子大概可以列为“易学难精”的年吃。外饼皮上不能沾到馅料花生碎的糖,不然一个个炸出来都是黑麻皮美人。这个广东人的角子大概是很久远以前南来的广府人,从印度人咖哩包得到的灵感。只在南洋才有,你在广东找不到。

    捏角子的花边,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轻而易举。可是看过就是有人怎么学都不会。当然或者也是聪明人,说学不会就不必帮手,不然怎么会说“能者多劳”。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巴刹卖的年饼倒是真的“家造”,一般水准上也很不错。油炸的新年年饼还真不少,只是我完全不碰。印度友族为新年助兴的各式油炸小吃还真不少,都被南洋华族兴高采烈的吸收了。汉文化不是说“海纳百川”吗?大可用来形容南洋华族生活态度,南洋华族的语言天分不是在中港台颇出名吗。

    吃年饼大概是一种情怀,缅怀童年的成分最多。现在觉得年饼也很适合当吉祥物的小吃。下午小吃,一杯咖啡,配两三块年饼,眯眯眼,还以为身处毛姆笔下的马来亚风情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