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明志有道

文 文 文

林明志:明志有道——讓人害怕的事

死亡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如果有些事讓人死都不怕,那一定是比可怕更甚的事情。

現今物質豐裕,生活所需的短缺不會讓人想死。比如飢餓不會讓人想死,越餓只會更想求生。所以說飢餓不是可怕,只是難熬。身體上的匱乏基本屬于這類。

然而,物質豐裕伴隨著的,往往心理或精神上反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匱乏。心理或精神上的匱乏最難滿足。心裡和精神上最基本的要求是被肯定,被愛進而產生的安全感。弔詭的是,物質擁有越多的人,安全感越少。

成人擁有物質資源的支配權,這個權力是人們在不安全的汪洋中緊緊抓著的浮木,聊以自慰,勉強自處。權力浮木越大,心裡越安穩,越小越彷徨。而沒有任何物質資源支配權的孩子,在心理和精神上,會多麼地驚恐無助,無法想像。

大人自己心理不安定,孩子依賴父母,各方面發展都會出問題。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一直用物質填補,孩子反而錯誤建立價值觀,以為物質就是安全感,是肯定,是愛,則最終必溺斃于茫茫大海中。


我遇過一個孩子,對喜歡的朋友總是出手大方。期望對朋友的百般付出能得到朋友真心對待。可是,朋友總是藉故疏遠,他百思不得其解,難過鬱悶,開始用刀片割腕自殘。經過瞭解,發現孩子父母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總是有求必應,不敢違逆,並引以為傲,覺得自己是最愛孩子的父母,也不時提醒孩子,他們有多愛孩子,才會那麼捨得花錢。

花了很多時間跟孩子解釋,愛和被愛並不是他從小所理解的那樣,付出就是物質金錢,百般迎合,也不會有人能對自己百般迎合。因為這中間還有許多條件包含尊重、諒解、寬容等。小毛頭似懂非懂,但總算不再輕易情緒激動,隨意傷害自己。

物質上輕易的滿足真的不是愛,更多的是交易。父母跟孩子交易乖巧聽話,孩子跟同儕交易陪伴遷就。然而一旦物質滿足不了,愛的基礎就崩塌了,感情就淡了,關係就僵冷了。但是孩子已經不會用其他方法解決人際關係的僵局,只能一再受傷,直到受不起。

用物質金錢愛孩子,是飲鳩止渴,是荼毒孩子。

我的觀察是會自殺的孩子,主要原因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安全感。所以我特別反對很多人把孩子自殺的原因,輕易歸咎為課業壓力。孩子對課業有壓力不是課業多難,而是害怕失去父母的肯定和愛。

父母對孩子的課業期待,應該單純保持一個立場就是:課業是孩子的責任之一,孩子有妥善盡責的態度即可,分數名次都不是重要考量,更加與孩子的前途扯不上關係。只要孩子面對責任能有積極負責的心態,前途自然無量。

只是很多父母表裡不一,一方面裝不在意孩子成績,一方面又對孩子成績十分憂慮。孩子深深感到挫折,父母還以為孩子沒發現。

愛是滿足彼此的需要,可惜大家都把自己的需要搞錯了。

台灣政大哲學系。好茶好酒好書。是不像老師的老師,不像出版人的出版人。

>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明志有道

相关文章

明志有道|林明志: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深远

明志有道|林明志:和孩子一起学习面对死亡

明志有道|林明志:中年丧父

明志有道|林明志:写给孩子的信

明志有道|林明志:教会孩子自重

明志有道|林明志:我不是恐惧高科技 只是担忧孩子为物所役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