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下载APP

胶山情缘

文 文 文

◤胶山情缘(3)◢ 边割胶边上学 成绩仍亮眼

廖金华自传体小说

第一章:长夜漫漫(1.3)

大芽笼的乡村父老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绞尽脑汁……

大芽笼华文小学落成后,君林刚好九岁。他和晚叔的两个儿子古仔及猪仔,一同报读小学一年级。其实古仔当年已十岁,而猪仔却比君林小一岁,亦即八岁,都已超过入学年龄。此外,一同入学的还有同村的牛哥、春仔、阿花和大眼仔。其时的大芽笼华小非常简陃,连风扇都没一把。校舍用白锌盖顶,以木板筑墙,学生桌椅也是村民用木板所钉成。
 
芽笼村离开大芽笼足足有五里的路程,其间还隔着一个马来甘榜。小君林和七、八个同村旳小孩,不论长幼皆报读一年级。这些孩子当中又以牛哥的年龄最大,他当时已经十一岁了。
 
他们结伴走路上学,放学后也一同步行回家。
 
其实大芽笼除了比小芽笼(即芽笼村)人口多一些、面积要大一些之外,两者并无不同,村民基本上也都以务农为主,再养些鸡鸭过着朴素的日子,当中也有几户人家已经开始圈养猪只,以藉此增加入息。

Menoreh Getah
早期的橡胶园。

 
随着英国人的拉务园丘开放予人割胶后,大、小芽笼的男女村民都成了割胶工人。日本鬼子南侵前,君林的父母是割胶为生的,此刻也成为拉务胶园的胶工。鉴于每日的割胶的时间只有半天,因此土地的庄稼可待割胶工作完毕后才来打理。
 
多数的割胶工人都没有脚车,要步行去割胶的话,便得在天亮之前走到胶园的大路口集合,再等候园丘的“啰哩”(英文lorry的音译,即卡车)来把他们载送到割胶的地方。该地也是一个磅胶房,所有胶工都把当天割收的奶白胶液挑回去磅胶房,那里有园丘的财库(管胶工的人)及管工替胶工磅称胶液,俗称“过磅”。
 
管工又唤作“甲峇拉”(马来语Kepala之音译,即工头),他用一个制定好的勺子,往盛有胶液的桶里盛满一勺,又称“办头”。这个勺子很重要,胶工的收入跟它有直接关系。一小勺胶液,加上了药水,会结成一个“办头”;而财库就根据“办头”的轻重来计算胶工的当日工资,换言之,“办头”重,工资多;“办头”轻则工资相应少。至于是谁发明这个打“办头”的小器皿,就连胶工本身也不清楚!
 
其时,红毛人所拥有的大园丘,一概不准胶工参与或组织工会,而且许多园丘都实行“包工制”。所谓“包工制”,就是包工头与红毛经理所达致的协议。所有割胶工人皆由包工头所聘雇,其中也包括一些管工及财库。例如:拉务园丘是个逾千亩规模的大型园丘,其红毛经理就超过一人,除了大经理还有副经理,他们都住在高坡上建筑雄伟的大洋楼,而财库和管工则分别入住较小的楼房。此外,胶园重地也盖建了许多“公司厝”,亦即割胶工人的宿舍。其时大园丘拥有发电机,因此夜晚可有两、三小时的电灯照明,但没有自来水供应,工友们饮用的还是井水。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园丘内并无现代化设备,一般上都雇用一名医务人员,此人并非合格医生,唤作“医药助理”(dresser)。举凡工友出现头痛、发烧、发冷等不适情况,均可去找园丘的医务助理看病,打针配药也。
 
小君林随父亲前往胶山帮忙抹胶杯时刚好八岁,也即是日本鬼子投降的翌年。他每天在凌晨四时多,睡得正酣的时候被妈妈唤醒。起床洗个脸后,小君林就换上那沾满树胶污迹的衣裤。此刻,妈妈端上一碗白饭佐以一些配送:有时是豆豉咸鱼,有时是一粒水煮蛋(家里母鸡所下的蛋),有时是蕃薯或木薯。吃完早饭,小君林就跟随挑着胶桶的爸妈,快步走向马来甘榜,进入园丘的一个叉路口。在那里可见同村的割胶工友。待拉务园丘的啰哩把他们载到磅胶房之处,便各自去找自己的“行头”(又称“树号”),然后开始干活。若论割胶手艺,小君林的母亲比父亲强,母亲割的“行头”是新树,而父亲割的“树号”是中树。割“新树”必须具备好手艺,这是因为胶工切割树皮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上,“新树”的树皮不可切割超过六分,而“中树”的树皮则不超过一寸,这里是指在一个月内。此外,胶工必须每个月给胶树点漆,漆有黑、白、红三色。按次序,白漆最佳,黑漆其次,红漆最差。至于胶工割胶的“行头”或“树号”、每个月点何种颜色的漆,乃由园丘管工所指定的,不由胶工自己做主。
 
小君林生来耳聪目明,什么手艺一学就会。不到半年,他拿起胶刀(父母用的是拖刀,非铲刀)就可帮忙父亲割“中树”了。妈妈称赞他的割胶手艺比爸爸强,还说“终于找到传人了!”。妈妈从小就教导儿子说:“行行出状元,割胶亦然。只要做好本分,上头不嫌,也就不怕饿饭了。”君林的母亲是个善良的中国女性,这样的要求不多也不高;她为人老实、勤俭及守己。这种性格与态度,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儿子往后的为人处世之道。


话说大芽笼华小的开办,让九岁的小君林有机会和村内的玩伴,即:牛哥、古仔及猪仔等人清早结伴上学堂。然而在不上课的日子,例如周日或学校假期,君林一样得去胶山帮父母亲抹胶杯。
 
前文提过,君林在日据时期跟晚叔读过《三字经》及《千字文》,念的是广东话,但君林都能背诵如流。其实君林在进入华小一年级前,他读过的方块字就已超过一千字。
 
其时,大芽笼华小一年级国文(即华文)的第一课内容是:“手,拍手,拍拍手。”第二课是:“球,拍球,拍拍球。手一拍,球一跳。”这对君林来说无疑是太简单了,老师只教了一个学期,他都可以默写出来,且只字不误。
 
君林一年级的功课,语文科成绩全班最好,默写总拿满分,只有算术和珠算,在学习时需多花时间,但还是难不倒生性职明的他。他记忆力很强,什么东西学了都能牢牢记住。晚叔没有看错,小君林是个读书的料子。
 
时间好像飞鸟一般地飞走了。转眼间,小君林就读完了一年级,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名。父母亲有子如此,当然感到高兴,同班同学如牛哥、古仔和猪仔等都赞他了不起,因他们的成绩均落在君林之后。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爱心
爱心

胶山情缘

相关文章

◤胶山情缘(55)◢ 人生何所似 雪泥留鸿爪(完结篇)

◤胶山情缘(54)◢ 浓情蜜意 两全其美

◤胶山情缘(53)◢ 学业爱情 鱼与熊掌

◤胶山情缘(52)◢ 职场匆两载 再寻人生路

◤胶山情缘(51)◢ 文人相挺 重燃学梦

◤胶山情缘(50)◢ 老作家良言 散文试啼声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