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玉《政坛小木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 告别式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陈丽玉《政坛小木偶》

    以前一些新入行的记者,未接受过社会大染缸浸淫,往往会把世界看成非黑即白,容不下灰色地带,是即是,非即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所以一旦新记者见识过政治人物“说话的艺术”,心里会很纠结纳闷,怎么会这样?

    比如说,采访一些政治人物,对方看上去彬彬有礼又亲切友善,新记者通常很快就会被表面蒙骗,对对方赞誉有加:“他还蛮不错的,一点架子都没有。”

    但这位没有架子的政治人物,在新闻不利于他时,会推翻自己之前的话,以图替自己解围。新记者遇到这些反口的政治人物,难免难以接受,会有一连串不解:“他明明说过……他明明是这个意思……他怎么可以这样?”

    这个时候,报界前辈淡定自若的告诉新记者:“政治人物的话,听听就好,认真你就输。”


    政治人物说话不算话,不是新鲜事,早已司空见惯。常见情况就是明明说了,掀起舆论时,便指是“记者错误诠释”。有关政治人物的不利言论若继续延烧,他就需要进一步行动,将言论反口到底:“我没说过。”

    有没有说过,他自己知道,采访记者知道,当时在场人士知道,还有录音机也知道。即便如此,政治人物要反口起来,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国阵年代如此,希盟年代亦如此,没有什么出奇的。

    前后矛盾

    有时候,一些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贵人事忙,日理万机,忘记自己说过什么,前后矛盾也属常见,就说最近遇到的两个例子。

    房政部长有信心希盟政府可在未来10年,兴建100万间可负担房屋单位,且不会加剧房产滞销情况。转个头,部长宣布举办房屋展,促销225亿令吉的滞销单位,以解决国内房屋滞销逐渐严重的情况。

    某部长出席一场活动,唱好国家经济,表示外资也对新政府有信心。言犹在耳,他出席下一场活动时,话锋一转:政府现在财政紧张,人民要忍耐。一同采访部长两场节目的同行,听到部长的谈话时,对视了一下,一边嘴角微微上扬,鼻子轻轻吐气,继续聆听部长演说。

    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马上浏览独家配套

    北马办事处高级记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